
後周 顯德 七年(公元960年), 北漢 勾結 契丹 入寇, 趙匡胤 出師禦之,兵次 陳橋驿 ,在 趙普 、 石守信 等策劃下,發動兵變,擁立 趙匡胤 即帝位,改國號為 宋 。史稱“陳橋兵變”。《龍圖耳錄》第一回:“且説 宋 朝,自 陳橋 兵變,衆将立 太祖 為君,江山一統,累代相傳,至 太宗 、 真宗 ,四海昇平,八方安靜,真是君正臣良,國泰民安。”參閱《宋史·太祖紀一》。
陳橋兵變是中國曆史上一次著名的軍事政變,标志着宋朝的建立。以下為詳細解釋:
陳橋兵變是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軍事政變,又稱“黃袍加身”。其核心是趙匡胤在部下擁戴下,通過非暴力方式實現政權更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後周政局動蕩
959年周世宗柴榮病逝,繼位的周恭帝僅7歲,形成“主少國疑”局面。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與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将領掌握實權。
契丹入侵傳言
960年正月初一,鎮州、定州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南下,宰相範質未辨真僞即派趙匡胤北上禦敵。後世認為這是趙匡胤集團制造的出兵借口。
陳橋驿兵變
趙匡胤率軍至開封東北的陳橋驿(今河南封丘),趙光義、趙普等策劃士兵嘩變。軍士以黃袍加其身,擁立為帝。
和平奪權
趙匡胤約法三章:不傷害後周皇室及大臣、不劫掠開封百姓。隨後回師開封,守将石守信開城迎接,周恭帝被迫禅位。
精心策劃的非流血政變
整個過程未發生大規模沖突,被稱為“五代最文明的兵變”。趙匡胤通過利益綁定,使禁軍将領成為政變受益者。
史料争議
正史記載趙匡胤“被動接受”黃袍,但《續資治通鑒長編》等指出實為預謀,所謂“醉卧不知”系政治表演。
參考來源:綜合(搜狗百科)、(今日頭條)、(教科書分析)、(說宋朝解說)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