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池的意思、風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池的解釋

1.指聚風之處。 北周 庾信 《奉報趙王惠酒》詩:“風池還更暖,寒谷遂成暄。” 倪璠 注:“風池,如風井之類。 宋玉 《風賦》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 李善 注引 盛弘之 《荊州記》曰:‘“ 宜都 狼山縣 有山,山下有穴,大數尺,為風井。”土囊,當此之類也。’此雲‘風池’,亦猶是矣。” 清 厲鹗 《秋日同少穆竹田敦複過報國院》詩:“風池時動樹,秋宇欲銷雲。”

2.人體經穴名。位于項後枕骨下兩側。主治眩暈、鼻淵、目赤、耳鳴、夜盲、落枕等症。《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膽經穴歌》:“風池肩井淵液長,輒筋日月京門鄉,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市中瀆。”注:“從腦空下行耳後,下髮際陷中,大筋外廉,按之引於耳中,風池穴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池(fēng ch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解釋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風池”原指“風所彙聚的水池”,後引申為“自然環境中氣流回旋之處”。這一含義在古典文獻中常見,例如《淮南子》中提及“天地之氣,聚于風池”,用以描述自然界能量流動的節點。

  2. 中醫穴位專稱

    在傳統醫學中,“風池”是人體重要穴位,屬足少陽膽經。《黃帝内經》記載其定位為“項後發際兩側凹陷處”,現代《針灸學》進一步明确其位于“枕骨下,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該穴位主治頭痛、目眩、頸項強痛等症,與“風邪入侵”關聯密切,故稱“風池”。

  3. 文化象征與衍生義

    古代文獻如《文選·張衡〈西京賦〉》将“風池”喻指“權力中樞”,如唐代中書省别稱“風池”,取其“彙聚要務”之意。此用法見于《舊唐書·職官志》,反映詞彙在政治語境中的隱喻拓展。

  4. 古籍中的地理概念

    部分地方志如《水經注》記載“風池”為特定水域名稱,例如湖北襄陽曾有湖泊以此為名,因“地勢低窪,多生旋風”得稱,今多考為曆史地理變遷産物。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黃帝内經素問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及《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風池”是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自然地理意義

指聚風之處,常用于形容風力聚集的特殊地形或區域(如山谷、洞穴口等)。例如:

二、中醫穴位意義

風池穴是人體重要穴位,屬足少陽膽經,具體信息如下:

  1. 位置:
    位于後頸部,枕骨下方凹陷處,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與風府穴平齊。
  2. 名稱由來:
    因穴位凹陷如“池”,且易受風邪侵襲而得名。
  3. 主要功效:
    • 主治頭痛、眩暈、感冒、鼻塞、目赤腫痛、耳鳴等。
    • 可疏通經絡、祛風散寒、醒腦安神。
  4. 操作方法:
    針灸時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或通過按摩緩解症狀。

三、擴展應用

在文學中,“風池”也用于比喻事物或人群的聚集地,例如描述信息、人流的集中現象。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針灸操作或治療建議,請咨詢專業中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

哀歌白饒保赤本同末離并植不自覺纏約乘治馳驅侈泰粗窺璗琫釘盤星鬥拳額外之人發髻繁華損枝發硎風頭巾風質歸仁華達呢胡盧繼絕存亡驚慌失色金鸾九惠捐棄拉勸兩下寮友靈運屐燐燐臨侵六十花甲子隆重開幕鸬鶿盟誓木柈木稅盤究齊嚴榷酒卻死三十六天飒瑟殺一砺百授用肅和堂尊佻蕩鐵嘴庭蕪通心粉委蛻為伍五殖閑使憲憲骁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