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順應,遵奉。《書·洛诰》:“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 孔 傳:“又當奉當天命,以和常四方之民。”
(2).報答。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忠義》:“ 立 ( 馮立 )謂所親曰:‘逢莫大之恩幸而獲免,終當以死奉答。’”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公 默然少許,謝曰:‘某平生慮不及此,當思其所以奉答。’”
(3).敬答,答複。 魯迅 《華蓋集續編·海上通信》:“前幾天得到來信,因為忙于結束我所擔任的事,所以不能即刻奉答。”
“奉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順應、遵奉
指遵循或順應某種旨意、天命。該釋義最早見于《尚書·洛诰》中的“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意為順應天命以調和百姓。後引申為對上級或權威的遵從,如宋代馬永卿《嬾真子》中提到的“當思其所以奉答”。
報答
多用于表達對他人的恩惠或幫助的回報。例如唐代吳兢《貞觀政要》記載馮立之言:“終當以死奉答”,即用生命報答恩情。
敬答、答複
作為敬辭,表示恭敬地回應。魯迅在《華蓋集續編·海上通信》中曾用“不能即刻奉答”表達對來信的延遲回複。
總結
“奉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可分别表示“遵奉”“報答”或“恭敬答複”,其使用需結合具體場景。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書面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奉答(fèng d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回答或答複。
拆分部首和筆畫:奉(爿、3畫)+ 答(竹、12畫)。
來源:奉答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具體的出處目前尚不清楚。
繁體:奉答的繁體字是「奉答」。
古時候漢字寫法:關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變化,可能會有所差異。然而,奉答一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1. 他迅速奉答了我的問題。2. 她一直在等待他的奉答。
組詞:奉承、奉公守法、答複、回答。
近義詞:回答、答複、應對。
反義詞:提問、問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