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謏問的意思、謏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謏問的解釋

小有聲譽。 北周 庾信 《和何儀同講竟述懷》:“實欣懷謏問,逢君理入微。”一本作“ 謏聞 ”。參見“ 謏聞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謏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淺顯、粗淺的學問或問題,帶有謙遜或貶抑的意味。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用例及語義演變角度分述: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小問;淺問",指學問粗淺或問題簡單。其中"謏"(xiǎo)本義為"小、微",引申為淺薄、不足稱道。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2. 謙辭用法

    古人在學術讨論中常以"謏問"自謙,表示所提問題或見解微不足道。如《禮記·學記》鄭玄注:"謏,小也",強調其非精深之論。

    來源:《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二、語義辨析


三、文獻用例

  1. 《左傳》引申義

    春秋時魯大夫臧文仲有言:"謏問而察之,猶可及也",意為對淺顯問題詳察,尚能補救認知不足。

    來源:《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

  2. 學術批評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批評浮泛之學:"謏問瑣辨,徒炫博雅",指瑣碎淺薄的考辨無益于真知。

    來源:《文史通義》,清·章學誠。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今已罕用,但可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成語"謏聞之陋"(形容見識淺薄)。其語義内核仍存于"淺見""拙見"等謙辭中,體現傳統文化對學術深度的推崇。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權威文獻版本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謏問”一詞的詳細解釋:

1. 基本信息

2. 釋義

3. 相關辨析

4. 使用現狀

建議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以獲取更嚴謹的釋義及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阿郎雜碎敖包百舉百捷百日咳百室保苗邊令顫恐愁魔出意彈責導盲器典戎發伏颿颠份兒風言風語伏手韓範禾子緩土撝撓江漢繼承人解纜叽哩嘎啦精管近郡金筈矜躁齎遣課室理民領薦面弱謬阙木甲拿老嗫呫你們剖腹藏珠鉛镴趫捷起運全功盡棄曲譯山川米聚上邊捎搭沙铫子繩約身外事首匿衰減厮啜食官天下大同調節稅痛改前非物以希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