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奧阻的意思、奧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奧阻的解釋

幽深險阻。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其地當南山奧阻,曾無至者。” 清 戴名世 《蓼莊圖記》:“ 西山 面之, 渾河 遶之,奧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 清 陳夢雷 《華嚴嶺》詩:“此山實奧阻,往來道不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雖然"奧阻"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被廣泛收錄為獨立詞條,但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漢語用例中推斷得出,屬于一個較為書面化且帶有古語色彩的詞彙。

"奧阻"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奧阻"意指深奧險阻、幽深險要之地。它結合了:

    • "奧" (ào) 的本義:指房屋的西南角,古時尊長居所或祭祀設神主之位,引申為幽深、隱秘、不易到達之處。《說文解字》釋“奧”為“宛也。室之西南隅。”段玉裁注:“室之尊處也。”其含義指向深邃、内部、不易窺探。
    • "阻" (zǔ) 的本義:指險要、險惡之地,也指道路難行、阻礙。《說文解字》釋“阻”為“險也”。其含義指向地形險峻、通行困難。 因此,“奧阻”一詞生動地描繪了地形既幽深隱秘又險峻難行的狀态,常用來形容山川地理環境的艱險複雜。
  2. 用法與語境:

    • 形容地理環境: 這是最主要的用法,指地方偏僻、地形複雜、道路險阻。例如:“深入奧阻之地”、“山川奧阻”。
    • 引申義: 在特定語境下,也可能引申形容事物深奧難懂、道理曲折艱深,但這種用法相對少見,更強調其“難以接近或理解”的層面。
  3. 古籍例證與來源: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典籍中,用以描述地理狀況:

    •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原文為“(邕)上封事曰:‘…今郡縣選舉,率多乖實…或年耆宿,或六疾廢,或懷挾奧阻,沉淪畎畝…’”。此處的“奧阻”結合上下文,更傾向于指身處偏僻、難以被發現的角落(沉淪畎畝),體現了其“幽深偏遠”之意 。
    • 其他古籍應用: 在描述地理山川的文獻中,“奧阻”常與“深險”、“險隘”等詞義相近,共同描繪地形的艱險複雜。

“奧阻”是一個由“奧”(幽深、隱秘)和“阻”(險要、阻礙)複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核心含義指幽深險阻、地形複雜艱險。它主要用于描繪偏僻、難以到達且道路險峻的地理環境,具有濃厚的書面語色彩和曆史感。其權威性依據主要來源于古代典籍(如《後漢書》)中對字義的運用和傳統字書(如《說文解字》)對單字本義的訓釋。

網絡擴展解釋

“奧阻”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ào zǔ,其核心含義為幽深險阻,多用于描述地理環境或空間的特點。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古籍例證

  1. 明代《徐霞客遊記》:

    “其地當南山奧阻,曾無至者。”
    → 意為該地位于南山深處險要之地,從未有人到達過。

  2. 清代戴名世《蓼莊圖記》:

    “西山面之,渾河遶之,奧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
    → 描述西山與渾河環繞的隱蔽險要環境,無人踏足。

  3. 清代陳夢雷《華嚴嶺》:

    “此山實奧阻,往來道不借。”
    → 強調華嚴嶺地勢險阻,道路難行。


注意區分


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書面語境,現代使用較少,適合用于文學創作或描述特殊地理環境。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漢語詞典》或相關古籍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苯基貶棄萹竹碧芬不礙猜害粲如翠實當承豆華水堕和羅發覆飛騰鋒不可當風燭濆旋覆勘幹質光車駿馬軱戾河潤和神國誨敕見過剪修極樂世界錦腸瘠貧級數集郵冊卷雲鞠弭儁爽簾眷落地鹿豕滿散冥漠南蠻子拟制平澗清清泠泠泉花屈束髯鼎升遐日期宂散燒銀神速食箸雖則田荊鳀譯團量隤缺威力五胡十六國霧鎖遐荒纖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