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痾的意思、笃痾的詳細解釋
笃痾的解釋
重病。《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寧 ﹞沉委篤痾,寝疾彌留。”
詞語分解
- 笃的解釋 笃 (篤) ǔ 忠實,一心一意:笃學。笃信。笃志。笃情。笃厚。 厚實,結實:“彼其之子,碩大且笃”。 病沉重:病笃。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痾的解釋 痾 ē 古同“疴”,病。 宿怨;舊仇。 痾 ē ㄜˉ 古同“屙”,排洩(糞便)。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笃痾"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較為書面化且略顯古雅的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其核心含義指非常嚴重或難以治愈的疾病。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 字義分解與組合
- 笃 (dǔ): 本義指馬行走緩慢,引申為深厚、沉重、病勢危重。在形容疾病時,特指病情深重、危急。例如《說文解字》對“笃”的解釋包含“厚也”,在疾病語境下取其“沉重、深重”之意。
- 痾 (kē / ē): 同“疴”,指疾病、病患,尤其指纏綿日久的病、重病。例如《玉篇·疒部》釋“疴”為“病也”。
二、 詞彙整體含義
“笃痾”是由“笃”和“痾”兩個語素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屬于偏正結構,“笃”修飾“痾”,強調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笃痾”意指:
- 深重、危重的疾病。
- 難以治愈的沉疴、頑疾。
- 病勢沉重、危及生命的病症。
三、 語義特點與使用
- 程度深重: “笃”字的核心在于強調疾病的嚴重性、危急性,而非普通小病。
- 病程遷延: “痾”字常帶有長期性、慢性、難以痊愈的意味,“笃痾”通常也隱含此意。
- 書面語體: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書面語、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如中醫文獻),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的同義或近義表達有“重病”、“沉疴”、“頑疾”等。
- 古語殘留: “笃痾”保留了較多的古漢語詞彙特點。
四、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工具書之一。其對“笃”的釋義包含“(病勢)沉重”,對“疴”(痾)的釋義為“病”。雖然沒有直接收錄“笃痾”詞條,但其對構詞語素的權威解釋是理解該詞的基礎。來源: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3.
- 《古代漢語詞典》: 該詞典專門收錄解釋古代文獻中的詞語。其對“笃”的釋義明确包含“病重”,對“疴”(痾)的釋義為“病”。這直接支持了“笃痾”表示“重病”的含義。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第2版.
- 《說文解字》及注本: 作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是理解漢字本義的根本依據。許慎《說文解字》釋“笃”為“馬行頓遟”,段玉裁注引申其義包含“厚”、“甚”,其中“甚”義可用于形容病重。釋“疒”(部首)為“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與疾病相關。來源: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後世有多種校訂本,如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玉篇》: 中國古代重要的字書。其對“疴”(痾)的解釋“病也”,是理解該字含義的早期重要依據。來源:顧野王. 玉篇. (原書已佚,今存宋本《大廣益會玉篇》等)。
- 古代文獻用例: 雖然“笃痾”作為固定組合在現代辭書中收錄較少,但在古代文獻中能找到類似表達或單字用于疾病語境的例證(如《禮記》、《黃帝内經》等),印證了其語義。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漢語詞彙特點和構詞法。
“笃痾”意指極其嚴重、危重或難以治愈的疾病,是一個帶有古雅色彩的書面語詞彙。“笃”強調病情的深重危急,“痾”指疾病本身,組合後凸顯了疾病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其含義在權威漢語工具書對構詞語素的解釋中得到充分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笃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綜合理解:
1. 基本釋義
“笃痾”指重病,由“笃”(表示深重、嚴重)和“痾”(同“疴”,指疾病)組成。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三國志·魏志·管甯傳》中記載:“﹝寧﹞沉委篤痾,寝疾彌留”(意為管甯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2. 詞源解析
- 笃:本義為馬行遲緩,後引申為“深厚”“沉重”之意,如《後漢書》中“笃癃無家屬”即指病重之人。此外,“笃”也有“忠實、誠實”的常見用法(如“笃信”)。
- 痾:通“疴”,指疾病,如“沉痾”即重病。
3.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主要用于古籍文獻或特定語境下的引述。其近義詞包括“沉痾”“重疾”等。
若需引用“笃痾”,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優先使用現代漢語中更通用的詞彙(如“重病”),以确保表達清晰。如需查詢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常杯酒解怨背叛才望高雅常馔辰階重味串合地壘放話飛搶奮釁浮惰負養富溢幹策策閤門使哈爾濱還丹穢亂會心甲楯僭樂教規醮薦井科劇虜開口銷考訊狂鞭窺塞浪海禮賜令聞令望鄰熟鸾髻露台之産履仁蹈義美育門梱敏博之學莫難蹑屣匹侪前導牽綴請地清聞蚑蠕人面三絃沙埚神羊厮下梯陛童子退齋溫然項羽本紀挾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