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詞箋的意思、詞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詞箋的解釋

亦作“ 詞牋 ”。賦詩填詞的箋紙。 清 龔自珍 《漫感》詩:“絶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清 陳文述 《蘭室》詩:“小字簪花格,新詩古錦囊,詞牋填 北宋 ,書角折 南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詞箋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由“詞”與“箋”二字構成,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引申義進行解析:

一、詞(cí)

  1. 語言單位

    指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多用于表達完整語義。

    《說文解字·言部》:“詞,意內而言外也。”強調其表意功能。

  2. 文體類别

    特指唐宋以來形成的韻文文體“詞”,亦稱長短句。

    《文體明辨》:“詞者,詩之餘也,源于樂府而盛于宋。”

二、箋(jiān)

  1. 注釋載體

    原指對古籍進行注釋的簡劄,後引申為注釋行為本身。

    《說文解字·竹部》:“箋,表識書也。”如漢代鄭玄《毛詩箋》。

  2. 精緻紙張

    指用于題詩、寫信的精美小幅紙張。

    《後漢書·窦章傳》注:“箋,小幅紙也。”後發展出“花箋”“錦箋”等文化意象。

三、“詞箋”的複合含義

  1. 注釋詞作的文獻

    指對詞體文學作品(如宋詞)進行注解、評析的文本。

    例:清代朱彜尊《詞綜》收錄曆代詞作并附箋釋。

  2. 題寫詞作的紙箋

    特用于書寫詞作的裝飾性紙張,常見于文人雅士創作。

    例:明代《十竹齋箋譜》中的彩印詞箋模闆。

四、文化意涵

詞箋融合了文學創作與物質文化的雙重價值: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注本)
  2. 吳讷《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
  3.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唐圭璋《詞話叢編》(中華書局修訂版)
  5. 王伯敏《中國版畫通史》(河北美術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詞箋”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曆史文獻和字義解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本定義

詞箋(或“詞牋”)指古代用于賦詩填詞的精美紙張。具體而言:

二、用途與曆史背景

  1. 書寫載體:古代文人用特制的箋紙創作詩詞,此類紙張常帶有花紋、染色等裝飾,兼具實用與藝術性。
  2. 文學意象:清代詩詞中常以“詞箋”寄托情感,如龔自珍《漫感》中“東南幽恨滿詞箋”,借箋紙表達憂國之情。

三、延伸關聯

四、總結

“詞箋”主要指古代文人創作詞作時使用的特制紙張,既是文學載體,也承載了文化審美意趣。其含義側重物質屬性,而非文體或注釋形式。

如需進一步探究箋紙的形制或詞體發展,可參考古籍《文房四譜》或《全宋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艾酒哀迷畢業設計操左券冊書策源地朝章國故觸蹈出九觸目驚心道不掇遺燈會地貌學丁外憂鬥牛返魂草沸傳各支宮聲筕篖猴拳歡咲活性區講旅匠心袷袍舊汙酒鄉拘役曠懷寬以待人連疆陵挫臨難鑄兵留傳旄麾木榇耐受内敍劈拍頗瓈潛伺前轉輕骛屈事柔彊攝次深遯壽考祀天悚皇同異偷光瓦釜雷鳴甕頭文氓無慚五刃祥齋邪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