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握固的意思、握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握固的解釋

屈指成拳。《老子》:“骨弱筋柔而握固。” 魏源 正義:“握固,謂以四指握拇指也。” 宋 蘇轼 《龍虎鉛汞論》:“人能正坐瞑目,調息握固,心定息微,則徐閉之。”《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牛黃清心丸》:“牛黃清心實中藏,痰壅神昏不語言,口眼喎斜形氣盛,兩手握固緊牙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握固”是道教養生中的一種手式,具有安神、固精、強肝腎等功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起源與含義

  1. 曆史溯源
    握固最早見于道家經典,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提出“握固守一”的養生法。隋代醫書《諸病源候論》也記載其用于導引術。
    名稱源于《道德經》“骨弱筋柔而握固”,形容嬰兒雖柔弱卻能緊握拳頭抵禦外邪的狀态。

  2. 核心意義
    字面意為“握緊以鞏固”,象征通過手勢凝聚精氣神,達到心氣歸一、辟邪防疾的效果。


二、操作方法

  1. 手勢要領
    大拇指指尖抵無名指根部,其餘四指包握拇指成拳(類似嬰兒握拳姿勢),稍用力收緊。
    注:部分流派會配合掐中指中節或調息冥想。

三、功效與作用

  1. 安魂定神
    通過刺激手部經絡(如心包經、肝經),調節心神,緩解焦慮。

  2. 固護肝腎
    中醫認為“肝主握”,握固可疏肝理氣;腎藏精,通過固握能增強腎氣,達到“肝腎同源”的調養效果。

  3. 延年防病
    長期練習可提升陽氣、改善血液循環,古籍稱其能“明目延年,辟邪防毒”。


四、應用場景


參考資料

相關理論可進一步查閱《抱樸子》()、中醫典籍()及道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握固——一個富有内涵的詞彙

握固(wò gù)是一個意義獨特、富有内涵的漢字詞語。它由“握”和“固”兩個字組成,意思是緊緊握住、堅定不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握”字由手部和屋部組成,手部表示與手有關,屋部表示依靠。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固”字由囗部和禾部組成,囗部表示口的形狀,禾部表示莊稼。它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和繁體

“握固”一詞的來源非常古老。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就有對“握”和“固”字的解釋。隨着文化的發展,這個詞彙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現代漢語中的常見詞彙。

至于繁體字形,是指在繁體字書寫體系中,對“握固”字的不同書寫方式。由于地域和曆史原因,繁體字在中國台灣、香港以及其他一些華人社群中仍然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握固”為例,古時候的寫法中,“握”字沒有手部,而是由“扌”和“屋”組成;“固”字則沒有禾部,而是由“口”和“囗”組成。

例句

1. 他握固自己的信念,一直堅持不懈。

2. 在逆境中,她像握固一座不可摧毀的堡壘。

組詞

握手、握持、固執、堅固、固守、牢固

近義詞

堅定、牢牢、穩固

反義詞

放松、松動、搖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