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經考校定評。《禮記·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
(2).對一個人一生的功過是非作出結論。 宋 陳亮 《酌古論·鄧艾》:“自古幸而成功者多矣,死而論定,未有如 鄧艾 之欺於後世者也。” 清 金漸臯 《冬日雜詠》:“力微不任施橫草,論定終當待闔棺。” 朱6*德 《悼陳毅同志》詩:“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
(3).編次确定。《史記·酷吏列傳》:“與 張湯 論定諸律令。”《後漢書·楊終傳》:“ 宣帝 博徵羣儒,論定《五經》於 石渠閣 。” 宋 葉適 《黃文叔<周禮>序》:“《詩》、《書》、《春秋》皆 孔子 論定。”
(4).判決。《宋史·刑法志三》:“凡斷公按,正先詳其當否,論定即籤印注日。”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論定漢語 快速查詢。
論定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核心義項,結合權威辭書與文獻用例闡釋如下:
判定結論
指通過分析、讨論後形成的确定性結論。
例證:
《宋史·嶽飛傳》載:“(秦桧)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論定,飛父子死。”
此處指秦桧對嶽飛的罪名最終裁定。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蓋棺定論
特指對人物生平功過作出最終評價,常見于曆史人物評述。
例證:
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事已成論定,非一人所能易。”
強調曆史結論的不可更改性。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禮記·王制》雲:“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 此處的“論定”指考核評定才能後授予官職,體現古代人才選拔制度中的嚴謹性。
參考文獻:
“論定”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經考校定評
指通過考核、評議後确定結論。例如《禮記·王制》提到“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
對一生功過是非作結論
常用于評價人物,如“蓋棺論定”一詞,表示人死後才能對其一生進行最終評價。宋代陳亮《酌古論》中曾以鄧艾為例,說明“死而論定”的重要性。
編次确定
指對文獻、律令等進行編纂和審定。例如《史記·酷吏列傳》記載張湯“論定諸律令”,《後漢書》提到漢宣帝在石渠閣論定《五經》。
判決
古代法律語境中指案件審理後的裁決。《宋史·刑法志》有“論定即籤印注日”的記載。
常見搭配:
古籍例證:
《禮記》《史記》《後漢書》等均引用“論定”表示考校、編訂或裁決,體現其曆史用法。
現代漢語中,“論定”多用于學術、曆史評價或法律領域,強調經過嚴謹分析後的結論。例如:“曆史人物的功過需經多方考證才能論定。”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禮記》《史記》等文獻來源。
暗輪霸道報酬抱打不平貝雕碧漢秉鈞賓榮擯士比餘辰事厝身典型化二明發端詞扶婁溉田果若黃陳黃炎交兌揭跣寖露浸潤積中考索溘至窺覗虧盈困吝漏分螺首逆争襁屬潛驚傾頹騎上揚州鶴全璧權且攘患褥特鼠賞俘賞心樂事善職拾級審慎申诏四言詩天高聽卑鐵線描頹綱邷兒滃滃霧扃相克相濟閑祿曉會狹心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