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巴托的意思、烏蘭巴托的詳細解釋
烏蘭巴托的解釋
蒙古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62萬(1995年)。1639年建城。蒙語意為“紅色英雄城”。全國大部分工業集中于此。有鐵路、航空線同中國、俄羅斯相通。公路通往全國各地。有高等學府、科學院、電視中心和喇嘛寺院。
詞語分解
- 烏的解釋 烏 (烏) ū 指“烏鴉”:烏白馬角(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烏飛兔走(喻日往月來,時間流逝)。烏合之衆。 黑色的:烏亮。烏雲。 無,沒有:化為烏有。 文言疑問詞,哪,何:烏足道哉? 古同“嗚”,嗚乎。
- 托的解釋 托 ō 用手掌承着東西:兩手托着下巴。 陪襯,鋪墊:襯托。烘托。 承着器物的東西:托盤。 寄,暫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請别人代辦:委托。拜托。囑托。 借故推委或躲閃:
網絡擴展解釋
烏蘭巴托(Улаанбаатар)是蒙古國首都,其名稱在蒙古語中意為“紅色英雄城”。以下從詞源、曆史演變和城市現狀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源含義
- “烏蘭”(Улаан)在蒙古語中意為“紅色”,象征革命與英雄主義;“巴托”(баатар)意為“英雄”。該名稱源于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将原名“庫倫”改為現名,以紀念革命勝利和民族獨立。
二、曆史演變
- 早期名稱
始建于1639年,最初作為蒙古喀爾喀部活佛哲布尊丹巴的駐錫地,稱“敖爾告”(意為“宮殿”),後因遊牧特性位置不固定。
- 庫倫時期
1778年清朝在此設城防,定名“庫倫”(意為“大寺院”或“圍欄圈起的草場”),逐漸發展為宗教與商業中心。
- 現代更名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正式更名為“烏蘭巴托”,并确立為首都,賦予其政治象征意義。
三、城市現狀
- 人口與地位:截至2013年,常住人口約131.9萬,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其中74%為年輕人,是全球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 地理特征:位于蒙古高原中部,圖拉河畔,面積4704平方公裡,南北群山環繞,東西為草原,屬大陸性氣候。
- 經濟文化:全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擁有成吉思汗廣場等标志性景觀,融合草原傳統與現代都市風貌。
補充:烏蘭巴托還流傳着“牧羊人與狼變姑娘”的傳說(),增添了神秘色彩。如需了解更多曆史細節或旅遊信息,可查閱權威來源如搜狗百科、海拉爾區政府官網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蘭巴托
烏蘭巴托是蒙古國的首都,位于該國北部,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烏蘭巴托一詞由蒙古語音譯而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烏蘭巴托的拆分部首為:“乙”、“巳”,總共有11畫。
來源
烏蘭巴托一詞的來源是蒙古語“Улаанбаатар”(Улаан - 紅色,баатар - 英雄),意為“紅色英雄”。
繁體
烏蘭巴托的繁體寫法為烏蘭巴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烏蘭巴托的漢字寫法為烏蘭巴陀,其中“陀”為佛教義詞,表示“佛陀”。
例句
我計劃明年去烏蘭巴托旅行。
組詞
烏蘭巴托會議、烏蘭巴托市
近義詞
烏蘭巴托的近義詞有烏蘭巴雅爾、烏蘭巴。
反義詞
烏蘭巴托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