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故林的意思、故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故林的解釋

(1).從前栖息的樹林。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羈雌戀舊侶,迷鳥懷故林。” 唐 李端 《送郭補阙歸江陽》詩:“雁影愁斜日,鶯聲怨故林。” 明 劉基 《吊祖豫州賦》:“魚遊思故淵兮,鳥栖思故林。”

(2).故鄉的樹林。比喻故鄉或家園。 唐 杜甫 《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宋 王安石 《欲歸》詩:“緑稍還幽草,紅應動故林。” 明 宗元豫 《早春送李季子南遊》詩:“雲山正好來新句,春月初明别故林。”

(3).指 桃林 。在 華山 之東。相傳 武王 克 商 後,縱馬于 華山 之陽,放牛于 桃林 之墟,示天下不複用兵。 晉 潘嶽 《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故林”一詞在古典文學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各文獻解釋如下:

  1. 字面含義:從前栖息的樹林
    指鳥類或人曾經栖息過的樹林,常見于自然景象的描寫。如謝靈運《晚出西射堂》中“迷鳥懷故林”,李端《送郭補阙歸江陽》中“鶯聲怨故林”,均以“故林”代指舊居環境。

  2. 比喻意義:故鄉或家園
    通過故鄉的樹林象征對故土的眷戀。例如:

    • 杜甫《江亭》中“故林歸未得”,表達思鄉之情;
    • 陶淵明《歸園田居》“羁鳥戀故林”,以鳥喻人,抒發歸隱之志;
    • 王安石《欲歸》中“紅應動故林”,借物候變化暗指歸心。
  3. 典故特指:華山以東的桃林
    源自周武王滅商後“放牛于桃林之墟”的典故(見《尚書》),象征戰争結束後的和平景象。此用法多用于曆史或詠史詩中。


補充說明: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詩文理解。例如李颀《送陳章甫》“聞道故林相識多”,此處“故林”雙關,既指故鄉,亦暗含對友人歸隱的關切。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詩句出處,可參考《唐詩三百首》或《文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