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故林的意思、故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故林的解釋

(1).從前栖息的樹林。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羈雌戀舊侶,迷鳥懷故林。” 唐 李端 《送郭補阙歸江陽》詩:“雁影愁斜日,鶯聲怨故林。” 明 劉基 《吊祖豫州賦》:“魚遊思故淵兮,鳥栖思故林。”

(2).故鄉的樹林。比喻故鄉或家園。 唐 杜甫 《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宋 王安石 《欲歸》詩:“緑稍還幽草,紅應動故林。” 明 宗元豫 《早春送李季子南遊》詩:“雲山正好來新句,春月初明别故林。”

(3).指 桃林 。在 華山 之東。相傳 武王 克 商 後,縱馬于 華山 之陽,放牛于 桃林 之墟,示天下不複用兵。 晉 潘嶽 《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故林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意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分解與整體引申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指“舊有的”“過去的”,引申為“故鄉”“故土”。如《說文解字》釋:“故,使為之也”,後衍生出“舊迹”“往昔”之意。

  2. 本義為“成片的樹木”,《說文》稱:“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後擴展指代“聚集之地”或“栖息之所”。


二、整體釋義

故林的字面組合意為“舊日的樹林”,但在文學語境中多引申為:

1. 故鄉的樹林

象征遊子思念的故土家園。如唐代崔塗《春夕旅懷》詩:“故林枝葉在,終待鳳凰栖”,以林木喻指歸鄉之盼。

2. 隱居之所

古代文人常以“林”代指隱逸之地,如“故林”可指代曾經隱居的山林。

3. 舊友或故交的聚處

引申為往昔志同道合者相聚之地(此義較少用)。


三、文學意象與用例

在古典詩詞中,“故林”常與羁旅、思鄉主題結合:

例1:杜甫《歸雁》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以“故林”寄托無法歸鄉的愁緒。

例2:劉長卿《送崔昇歸上都》雲:“舊寺尋遺緒,歸心逐故林”,直指對故鄉的眷戀。


四、現代使用與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中,“故林”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日常口語較少見。其權威釋義可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故林:故鄉的樹林。亦借指故鄉。”

    來源: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以“故園”“舊居”釋其引申義,例引《昭明文選》李善注。


五、地域與方言差異

需注意,該詞在方言中無特殊變義,但吳語區或有“故裡山林”的類似表達,核心仍圍繞“故鄉”概念。

故林是以自然意象承載文化情感的典型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古典文學語境方能完整把握。

網絡擴展解釋

“故林”一詞在古典文學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各文獻解釋如下:

  1. 字面含義:從前栖息的樹林
    指鳥類或人曾經栖息過的樹林,常見于自然景象的描寫。如謝靈運《晚出西射堂》中“迷鳥懷故林”,李端《送郭補阙歸江陽》中“鶯聲怨故林”,均以“故林”代指舊居環境。

  2. 比喻意義:故鄉或家園
    通過故鄉的樹林象征對故土的眷戀。例如:

    • 杜甫《江亭》中“故林歸未得”,表達思鄉之情;
    • 陶淵明《歸園田居》“羁鳥戀故林”,以鳥喻人,抒發歸隱之志;
    • 王安石《欲歸》中“紅應動故林”,借物候變化暗指歸心。
  3. 典故特指:華山以東的桃林
    源自周武王滅商後“放牛于桃林之墟”的典故(見《尚書》),象征戰争結束後的和平景象。此用法多用于曆史或詠史詩中。


補充說明: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詩文理解。例如李颀《送陳章甫》“聞道故林相識多”,此處“故林”雙關,既指故鄉,亦暗含對友人歸隱的關切。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詩句出處,可參考《唐詩三百首》或《文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音疊奏補台赤參寵慣出詞吐氣吹笙廟出警入跸簇動邨雞代數數倒蹅門釣樟定風旗東道之誼東陸斷管殘沈杜德機咄欪牍尾而降櫜兜黑不楞敦價款姜後脫簪繳憑既爾捷速靜室靖綏脊神經酒豔記問之學開源科征客馔拉力器了當淪陷區馬鞯冒綳沒肚子美夢門祚米粣千歲虆且猶确硌取予三文魚山婦少女風史局四離歲費讨關王事維藩霧釋冰融閑書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