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威的意思、霁威的詳細解釋
霁威的解釋
收斂威怒。《新唐書·魏徵傳》:“ 徵 狀貌不逾中人,有志膽,每犯顔進諫,雖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為霽威。”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韓琦》:“此果聖王不能霽威而虛受耶?” 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唐祝募緣》:“禦史霽威,隨命賦牛眠石詩。”
詞語分解
- 霁的解釋 霁 (霽) ì 雨雪停止,天放晴:雪霁。霁色(像雨後晴空那樣的顔色)。光風霁月。 怒氣消除:霁顔。霁威。色霁。 筆畫數:; 部首:雨; 筆順編號:
- 威的解釋 威 ē 表現出來使人敬畏的氣魄:威力。威風。權威。 憑借力量或勢力:威脅。威懾。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霁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霁威”指收斂威怒、平息怒氣,常用于描述上位者或威嚴之人克制情緒的狀态。該詞由“霁”(雨雪停止,引申為怒氣消散)和“威”(威嚴、威勢)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怒氣如雨過天晴般消散”。
2.詞源與文獻用例
- 《新唐書·魏徵傳》記載:“徵狀貌不逾中人……雖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為霁威。”此處描述唐太宗因魏徵的直谏而克制怒火。
- 明代馮夢龍《智囊補》提到“聖王不能霁威而虛受”,強調上位者需收斂威嚴以納谏。
- 清代褚人穫《堅瓠三集》中“禦史霁威”亦體現官員平息怒意的場景。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形容君主、長輩或權威人物在憤怒時主動緩和态度,常見于史書、古文及文學作品中。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息怒、斂容、和顔。
- 關聯詞:“霁顔”(怒色消散)、“光風霁月”(比喻心胸開闊,行為磊落)。
5.文化内涵
該詞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克制情緒”的推崇,尤其是對統治者和士大夫的要求,強調以理服人而非以勢壓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智囊補》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霁威(jì wēi)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天氣轉晴或清澈,常用來形容天空明朗無雲的景象。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雨(左邊部首)和威(右邊部首),總共有15個筆畫。霁威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字形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霁威的寫法保持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在古代漢字中,霁威的寫法稍有不同。霁的古代寫法為靐,表示雷雨過後天空放晴的景象;威的古代寫法為隹,表示鶴鳥展翅的樣子。
以下是霁威的例句:
1. 昨天的暴雨過後,今天的天空出現了霁威的景象。
2. 山間的霧氣散盡,霁威的陽光照射在大地上。
與霁威相關的組詞有:
1. 霁天(jì tiān):天空放晴的日子。
2. 霁光(jì guāng):晴空下的明亮陽光。
近義詞有:
1. 晴朗(qíng láng):表示天空晴朗、沒有雲彩。
2. 藍天白雲(lán tiān bái yún):形容天空湛藍、雲朵白淨的景象。
反義詞有:
1. 陰沉(yīn chén):表示天空多雲或陰天的狀态。
2. 暴雨(bào yu):表示下大雨的情況。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