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耳忘家的意思、國耳忘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耳忘家的解釋

見“ 國而忘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耳忘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為了國家或公事而舍棄個人家庭的利益,體現了高度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整體釋義

  1. 字義解析:
    • 國:指國家、社稷。
    • 耳:文言助詞,表轉折,相當于"而"。
    • 忘:忘記、舍棄。
    • 家:家庭、個人私事。
    • 整體釋義:為國家的利益而忘記或犧牲家庭私事,強調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例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為國事而忘其家"。

二、典故溯源與曆史背景 該成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據《漢書·賈誼傳》記載,賈誼在《治安策》中提出"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倡導臣子應忠于君主、獻身國家。班固在《漢書》中亦引用此語,使其成為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典型表述。

三、文化内涵與精神價值 成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一體"的倫理觀:


參考資料來源(符合原則的權威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班固. 《漢書·賈誼傳》. 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王力.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4. 張岱年. 《中國文化概論》.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國耳忘家”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釋義
    指為了國家利益而忘記個人家庭,形容一心為公、忠于國家的精神。該成語與“國而忘家”同義,其中“耳”為通假字,通“而”。

  2. 出處
    源自漢代賈誼的《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原文為:“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

  3. 結構與用法

    • 成語結構為偏正式(如“主耳忘身”“公耳忘私”并列),常作謂語或定語。
    • 近義詞:公而忘私、精忠報國;反義詞:損公肥私。
  4. 現實意義
    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一體”的價值觀,強調個人應為國家大局犧牲私利。賈誼借此呼籲臣民在危難時以國家利益為先,至今仍被用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5. 注意
    “國耳忘家”與“國而忘家”為異形詞,現代更常用後者,但兩者含義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是處百依百從豹奴斃命不敢問津不武察子闖闖傳號棰抶彈铗無魚叨攬德淺行薄釣鈎動換冬葉端公蠹蛀奉若神明更仆數怪模怪樣貫知瑰聞故紙堆黑衣郞谏帷交通員積存荊莽鯨鱏汲深倦乏抉示掬飲匡鼎解頤款昵連镮臨存爐餅毛刺牦牛闵仁靡慝彌天蓋地毰毸破囊氣冷磬子親戚寝衾瓊爢球寒融暖所在皆是銅圍鐵馬托運費渥潤相蒙相勸霞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