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鸱鳥舉首而視,如狼反顧。《文選·馬融<長笛賦>》:“魚鼈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鳥伸,鴟視狼顧,拊譟踴躍。” 呂延濟 注:“鴟視,謂舉首而視。狼顧,反顧也。”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卻儉等事》:“衆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納。”亦作“ 鴟視虎顧 ”。《淮南子·精神訓》:“真人之所遊,若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鳧浴蝯躩,鴟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2).形容人的兇狠貪戾。《新唐書·叛臣傳下·陳敬瑄》:“ 建 鴟視狼顧,唯利是賴。”《舊五代史·僭僞傳·王建》:“ 建 ,今之劇賊,鴟視狼顧,專謀人國邑。”
“鸱視狼顧”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如鸱鳥舉首而視,如狼反顧”,比喻人兇狠貪婪、心懷不軌的神态或性情。鸱(鹞鷹)和狼均為兇猛的動物,分别象征警覺與貪婪。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東漢馬融的《長笛賦》:“魚鼈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鳥伸,鸱視狼顧拊噪踴躍。”,後《新唐書·叛臣傳下·陳敬瑄》中記載“建鸱視狼顧,唯利是賴”,進一步強化了其貶義色彩。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
與“鸱視虎顧”意義相近,均含兇戾之意。
五、延伸解析
該成語通過動物意象的疊加,生動刻畫了人性中的貪婪與狠戾,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叛臣、奸佞的批判性描述。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多含貶義。
詞語解釋:
《鸱視狼顧》是一個成語,表示警惕、警戒的意思。常用來形容人們在做事時謹慎小心,時刻保持警惕。
部首和筆畫:
該詞語的部首為鳥(鳥部)和犬(犬部),總計13個筆畫。
詞語來源:
《鸱視狼顧》出自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到《戰國策·楚策四》。形容楚懷王擔心秦國入侵,隨時保持警惕的心态。
繁體寫法:
《鸱視狼顧》(注:視、顧為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所使用的漢字形狀可能略有不同。目前已知的古代寫法有較多變化,這裡介紹常見的一種:《鴟視狼顧》。
例句:
1. 他時刻鸱視狼顧,生怕遺漏了任何重要的細節。
2. 在面對競争對手時,我們必須鸱視狼顧,不能掉以輕心。
組詞:
鸱狗相望、瞻前顧後、目不轉睛、提心吊膽
近義詞:
小心翼翼、警惕、戒備、謹慎
反義詞:
大意、放松、無所顧忌、掉以輕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