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蚊母鳥的意思、蚊母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蚊母鳥的解釋

亦作“蟁母鳥”。即夜鷹。晝伏夜出,捕食蚊虻。舊時以為此鳥吐蚊,故名。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蚊母鳥,形如青鷁,嘴大而長,于池塘捕魚而食,每叫一聲,則有蚊蚋飛出其口……亦呼為吐蚊鳥。”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江 東有蚊母鳥,亦謂之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子於叢葦間, 湖州 尤甚。” 明 宋濂 《逐鷏文》:“ 江 東有蟁母鳥,生池澤茹藘中……每鳴,吐蚊一二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蚊母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動物學含義

蚊母鳥是夜鷹的别稱,屬于夜鷹科鳥類,學名Caprimulgus indicus。其特點包括:

  1. 外形特征:形似青鷁,嘴大而長。
  2. 生活習性:晝伏夜出,以捕食蚊蟲、飛虻為主,常在池塘邊活動。
  3. 名稱由來:古人誤認為此鳥會“吐蚊”,故得名“吐蚊鳥”。唐代文獻記載,其鳴叫時“有蚊蚋飛出其口”。

二、文化引申義

在成語中,蚊母鳥被用來比喻無依無靠的人,尤其是失去父母的孩子。這種用法源于“蚊”與“母”的意象組合,暗含缺乏庇護的含義。

補充說明

需注意,現代動物學已證實蚊母鳥(夜鷹)不會吐蚊,其捕食蚊蟲的行為被古人誤解為“産蚊”。相關記載可見于《嶺表錄異》《唐國史補》等古籍。

如需進一步了解夜鷹的生物學特征,可參考動物學資料;成語用法則多見于傳統文學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蚊母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蚊母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父母慈愛地照顧子女,像蚊子一樣細緻入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蚊母鳥》的拆分部首為蟲(蟲字旁),鳥和母分别是兩個部首。

蟲(5畫)、鳥(5畫)和母(6畫)。

來源:

《蚊母鳥》這個成語首次出現在明代徐渭的《南山詩話》中,形容母親具有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繁體:

繁體字為「蚊母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母」字曾寫作「母」,所以《蚊母鳥》古時候的寫法是「蚊母鳥」。

例句:

1. 他的母愛如同蚊母鳥一樣,無微不至。

2. 她對孩子的呵護細緻入微,宛如蚊母鳥般。

組詞:

蚊子、鳥語、鳥巢、母親。

近義詞:

蚊蟲細聲(形容極小聲音的蟲鳴)。

反義詞:

冷漠無情、毫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