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操烈的意思、操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操烈的解釋

貞烈的節操。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予與 隴西 李公佐 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 汧國 之事。”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且龍神爾,而義風有古聖賢操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操烈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現結合權威詞典釋義與文獻用例解析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操(cāo)

    《說文解字》釋為「把持也」,本義指持握,引申為品行、節操。如《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此處「操」即指堅定的道德準則(來源:漢典網《說文解字注》)。

  2. 烈(liè)

    《說文解字》:「火猛也」,本義指火勢猛烈,引申為剛直、壯烈。如《莊子·秋水》:「白刃交于前,視死者生者,烈士之勇也」,形容剛強不屈的品格(來源:漢典網《古代漢語詞典》)。


二、合成詞「操烈」釋義

「操烈」為并列式複合詞,融合「操守」與「剛烈」雙重含義,特指:

剛正不阿的節操與堅貞不屈的氣節,強調人在道德困境中表現出的激烈而正直的品格。

例證: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載:「士有操烈而不可屈者,雖臨鼎镬不奪其志」,此處「操烈」形容志士甯死不屈的剛毅情操(來源:中華書局《文史通義校注》)。


三、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用例參考
操烈 側重剛烈與節操的結合 多形容忠義之士的決絕
剛烈 強調性格強硬猛烈 性情剛烈,不容冒犯
貞烈 特指女性守節殉義的剛直 表彰貞烈婦女

四、古籍用例補充

  1. 《明史·忠義傳》:

    「(張煌言)負操烈之氣,蹈刃如饴」,描述抗清将領以剛烈之操守視死如歸(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明史》)。


「操烈」作為曆史語境中的道德評價詞,凝練了剛毅節操與壯烈氣概的雙重精神内核,多見于頌揚忠臣義士的文獻。現代漢語雖較少使用,但其承載的倫理價值仍具研究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操烈”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āo liè,主要用于形容貞烈、剛正的節操,尤其指女性堅守道德原則的品格。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操烈”指貞烈的節操,強調人在道德層面的堅定與剛正,常見于古籍中對女性品格的描述。例如:

    • 唐代白行簡《李娃傳》提到:“予與隴西李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國之事。”
    • 宋代蔡絛《鐵圍山叢談》也記載:“且龍神爾,而義風有古聖賢操烈。”
  2. 詞義分解

    • 操:本義為“持、握”,引申為“操守、品行”(如“操行”);
    • 烈:指“剛正、壯烈”,如“剛烈”“烈士”。
      二者組合後,特指道德層面的堅貞與剛烈。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現代詞彙“操”的其他含義混淆。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牓示邦邑抱養備忘録波文簿狀産生持牢重規累矩璁珩促揢達經鈍闵廢舊負逆伏天兒幹大公耳忘私含韫橫翔捷出宦況虎體鹓班交綏急農盡孝酒荈絶調魁陸老實圪蛋冷嘲熱諷離方遁員六畜道漏盡锺鳴逆時濃妝諾已徘回飄焉鉛條起功绮園柔習三法紗窗山腹少差使費侍講受盤首坐樞長樹丫驷不及舌頌語題緘頭食屯長委羸夏黃公纖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