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儀之禮。謂容止進退的禮儀規定。《後漢書·儒林傳·劉昆》:“﹝ 劉昆 ﹞少習容禮。” 李賢 注:“容,儀也。前書 魯 徐生 善為容, 孝文 時,以容為禮官大夫。” 王先謙 集解:“ 惠士奇 曰,古者有容禮,有容臺。容,其儀;臺,其地也……灑埽應對進退之禮,少而習焉,長而安焉。儀容辭令,其節似小,而大行人以之同邦國,親諸侯。” 宋 蘇舜欽 《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遂以夫人歸 韓氏 。果能上承尊嫜,奉 忠憲公 恂恂然,舉動無一不中容禮者。”
“容禮”是中國古代禮儀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與儀容舉止的規範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容禮”指容儀之禮,即對個人儀容、舉止、進退的禮儀規定。它強調通過外在行為展現内在修養,包含三個層面: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儒林傳》記載劉昆“少習容禮”,漢代已設有專門教授容禮的官職。宋代蘇舜欽在墓志銘中亦用此詞描述貴族女性遵守禮儀規範的表現。
根據道客巴巴的文獻研究,容禮包含四大要素:
1. 容色:面部表情管理
2. 言語:對話禮儀
3. 拜揖:行禮動作規範
4. 步趨周旋:行走與空間禮儀
古人認為“禮經三百,威儀三千”,其中容禮雖屬細節,卻能體現君子“有威可畏,有儀可象”的修養境界。通過日常踐行容禮,可實現《禮記》所言“禮以修外”的教化功能。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用例,可參考漢典及《後漢書》相關條目。
容禮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和體諒。在日常生活中,容禮體現了文明和禮貌,也是一個人品德的體現。
容禮的首部“宀”表示這個詞的意思與室内、居住環境有關,它是一個圖片意符,而“言”和“礻”是容禮的兩個字部。“言”是五畫,表示講話、交流;而“礻”則是示部,它表示禮儀、恭敬之意。整個詞彙“容禮”共有10個筆畫。
“容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它是中華文化中崇尚禮儀的一種表現。繁體字中,容禮被寫作“容禮”,字形更加繁複,傳達了曆史積澱下的莊重和尊重。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的容禮寫作“(口/⺈)•言”,表達了對他人言談舉止的尊重,以及照顧他人感受的态度。
1. 作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他經常容禮他人的意見,鼓勵大家積極發言。
2. 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容禮的社會,彼此尊重和包容,共同創造和諧的環境。
組詞:容讓、容忍、容納
近義詞:尊重、敬重、體諒
反義詞:傲慢、粗魯、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