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後漢書·鄭玄傳》:“時 任城 何休 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 玄 乃發《墨守》,鍼《膏肓》,起《廢疾》。 休 見而歎曰:‘ 康成 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後以“操矛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宋 葉適 《題端信師帖》:“ 淳熙 初,都下禪講尚多宿舊名人,師年少,操矛入室,援據古今,中其機要,鹹相顧歎駭曰:‘信書廚,不可與争也!’”亦作“ 操戈入室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 柳宗元 愛《國語》,愛其文也;非《國語》,非其義也……好而知惡, 宗元 於《國語》有焉。論者以 柳 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羣然和之。然則文之工者,傷理倍道,皆弗論乎!”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诟奸》:“ 章相 與學士,初方指水盟松,後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機會嘲他幾句,有何不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本為小人之交,豈能責以君子之道,操戈入室,理所必然。”
“操矛入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比喻深入了解對方的觀點或理論,找出其中的漏洞,并利用對方的論點來反駁對方。常用于學術争鳴或辯論場景,強調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出自《後漢書·鄭玄傳》:
東漢學者何休推崇《公羊傳》,著書《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維護其學說。鄭玄(字康成)則撰寫文章反駁何休的觀點。何休看後感歎:“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鄭玄進入我的領域,用我的武器來攻擊我啊!)
該成語的解釋在多個詞典(如滬江詞典、漢典)中高度一緻,核心含義為“深入對方領域并反制”,可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使用。
“操矛入室”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技藝高超,達到了非常出衆的程度。字面上拆分開來,“操”是“掌握”、“運用”的意思,“矛”是一種古代的兵器,入室指的是進入人家的房間。所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運用矛這個兵器技藝十分高超,達到了出類拔萃的地步。
根據漢字的組成結構,我們可以将“操”拆分成“扌”和“射”,其中“扌”是手的意思,“射”是指運用、掌握。而“矛”的部首是“矛”,由三筆構成。所以整個成語“操矛入室”一共是扌射矛宀四個部首和17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相對較早,出自《史記·刺客列傳》一文。故事中,刺客李文謙曾去請教刺人的技巧,他說:“吾聞趙人能操矛入室殺人。任為天子,安得盡所欲事。”後來成語“操矛入室”就成為了一個固定的短語,形容技藝出衆或者才情非凡的人。
在繁體字中,“操矛入室”是「操矛入室」。與簡體字的拼寫一樣,在形式上沒有太大區别。繁體字在一些地方或文化背景中仍然被使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語“操矛入室”并沒有固定的寫法。因為字形演變的原因,字的寫法會在不同時期産生變化。現在我們所使用的寫法在實際使用中比較常見。
例句:
他在短時間内就掌握了這門技藝,可以說操矛入室。
組詞:操持、操縱、矛頭向下、入室搶劫。
近義詞:操刀入局、一技之長、十步殺一人、手到擒來。
反義詞:初學乍練、不堪一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