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pressive;majestic;illustrious] 顯赫的樣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1).顯赫盛大貌;顯著貌。《詩·小雅·節南山》:“赫赫師 尹 ,民具爾瞻。”《國語·楚語上》:“赫赫 楚國 ,而君臨之。” 韋昭 注:“赫赫,顯盛也。”《漢書·陳湯傳》:“﹝ 湯 ﹞以言事為罪,無赫赫之惡。” 唐 韓愈 《送楊少尹序》:“ 漢 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2).形容炎熱熾盛。《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 成玄英 疏:“赫赫,陽氣熱也。” 唐 丘為 《省試夏日可畏》詩:“赫赫溫風扇,炎炎夏日徂。” 清 徐夔 《苦熱》詩:“朅來炎官執柄令,赫赫火繖高嵯峩。”
(3).光明炫耀貌。 漢 揚雄 《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羣目之用也。”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窮崖垠。” 宋 梅堯臣 《日蝕》詩:“赫赫初出 鹹池 中,浴光洗迹生天東。”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壓倒了 昆侖山 上的紅光。”
(4).形容聲音洪大。《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聞天地。”
(5).象聲詞。笑聲。《全唐詩》卷八八○載《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赫赫”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詳解
一、核心釋義
“赫赫”為形容詞性連綿詞,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顯著盛大、聲威顯耀的狀态,多用于形容聲勢、功績、威名等宏大耀眼的事物。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二、詞源與演變
“赫”字本義為火紅色(《說文解字》:“赫,火赤貌”),後因火光熾烈引申出“顯耀”“盛大”之義。疊用為“赫赫”後:
三、文學與典籍用例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 形容太師尹氏權勢顯赫,萬民矚目。
“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 強調非凡功業需積累。
“赫赫之名,皆當去之” —— 指顯赫聲名需謙抑自持。
四、現代用法與搭配
權威參考來源
“赫赫”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hè hè,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顯赫盛大
指名聲、權勢或功績顯著且盛大,帶有褒義色彩。例如:
光明熾盛
原指火焰般紅亮熾熱的狀态,後引申為光明耀眼。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典》《詩經》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百都百舌之聲白乙並行不悖讒沮誠純促滅蹈火探湯地漏頓足搓手防禁凡庶奉粟負盟福用谷父蠶母國圖豪氣未除纥石烈阍豎胡渰羁礙減碳交納加沙假佐跻扳擊毀積精九居糾問坑窪窠子兩廈廉守骊山龍衮龍蟄鸾辔露雨履曆片夢幻泡影盤田偏提癖習青規青冢情衷忍性日屈宂複省魁勢利殊科聳聽韋弦之佩文獻見世面笑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