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陡峭不平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忽壁右漸裂一隙,攀隙而登,石骨峻嶒,是曰 大峺 。”
“峻嶒”是一個形容山勢或地貌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陡峭不平貌:指山石高聳陡峭、崎岖不平的狀态,常用于描述險峻的山峰或岩石。例如《徐霞客遊記》中提到的“石骨峻嶒”,即形容岩石陡峭嶙峋的樣貌。
文獻例證
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中寫道:“忽壁右漸裂一隙,攀隙而登,石骨峻嶒。”此處“峻嶒”生動描繪了山壁陡峭、岩石嶙峋的景象。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峻嶒”可引申為“艱難、不易行進”的抽象意義(如“在艱苦的峻嶒中攀登”),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語境,古典文獻中較少見。
古典文獻中“峻嶒”多用于具象的山石描寫,現代引申義需結合語境判斷。若需更權威的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徐霞客遊記》原文。
《峻嶒》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山勢險峻高大的意象。
《峻嶒》的兩個字分别由“山”和“山”兩個部首組成。
其中,“峻”由旁數部首“山”和字部“夋”組成,總共有10畫。
而“嶒”由旁數部首“山”和字部“登”組成,有13畫。
《峻嶒》的來源具有古代神話色彩。相傳,遠古時代有一座峻嶮的山峰,它高入雲霄,淩空屹立,被視為天之峻嶒,因此被用來形容高大而險峻的山勢。
《峻嶒》的繁體字形為「峻巉」。
在古時候,峻嶒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峻的字形為「峻峭」,嶒的字形為「㐑凊」。
1. 山丘環繞,峻嶒橫亘,令人望而生畏。
2. 突然出現的險峻峽谷讓探險隊員們不得不尋找其他路徑。
3. 他的雄偉宮殿仿佛嵌在一座峻嶒的山巒之中。
1. 峻峭:形容山勢高陡的意思。
2. 峻嶺:高聳險峻的山脈。
3. 峰峻:高聳挺拔的山峰。
1. 險峻:形容山體高大險要。
2. 雄偉:形容山勢壯觀、宏大。
3. 高峻:結合了高大和險峻的意思。
溫和:與峻嶒相反,形容山勢平緩、柔和。
平坦:與險峻形成對比,形容山地平坦、沒有高低起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