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蓊勃 ”。
“蓊葧”是一個由“蓊”和“葧”組成的合成詞,主要用于形容植物茂盛或香氣濃郁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蓊(wěng)
葧(bó)
基本含義
結合兩字本義,“蓊葧”既可表示草木繁茂(側重“蓊”),也可引申為香氣濃郁(側重“葧”)。例如柳宗元文中用“蓊葧”描述香氣彌漫的場景。
古文例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方言用法,可參考《廣韻》《類篇》等古籍。
蓊葧(wěng zōng)是一個多義詞,同樣可以指植物的繁茂生長,也可以形容事物繁盛、繁榮的狀态。
蓊字由"艹"和"翁"組成,"艹"是草字頭部首,"翁"是邊旁部首。它共有15個筆畫。
蓊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它表述了植物茂盛的樣子。在古代,蓊字常用來形容大樹茂盛的樣子,後來擴展到形容其他事物繁盛生長的狀态。
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不會有任何變化。
曆史上,蓊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古代文人有時會用"艹"代替"翁"作為部首,也使用不同的手寫風格。但總體來說,其基本形态并未發生重大的變化。
1. 滿山的蓊葧,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2. 這個小村莊的發展真是蓊葧不已,現在已經變成了繁華的城市。
1. 蓊葧茂盛
2. 蓊葧叢生
3. 蓊葧一片
1. 茂盛
2. 茂密
3. 茂盛繁榮
1. 稀疏
2. 荒涼
3. 蕭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