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攜拯的意思、攜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攜拯的解釋

攜帶拯救。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華歆 王朗 ,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 歆 輒難之。 朗 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 王 欲舍所攜人。 歆 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攜拯

釋義:指救助、扶持,多用于描述對他人給予幫助或拯救的行為。該詞屬文言詞彙,強調在危難中施以援手或提攜支持。


單字解析

  1. 攜(xié):

    • 本義為“提、持”,引申為“帶領、扶持”。
    • 《說文解字》:“攜,提也。”指用手牽引或攜帶。
    • 例:成語“扶老攜幼”中的“攜”即表扶持之意。
  2. 拯(zhěng):

    • 本義為“舉、向上托”,後專指“救助、援救”。
    • 《說文解字》:“拯,上舉也。”段玉裁注:“拯謂救其溺也。”
    • 例:“拯溺救焚”指拯救危難中的人。

組合義:“攜拯”融合“扶持”與“拯救”雙重含義,強調通過實際行動助人脫離困境。


典籍用例

  1.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攜拯寡人,以從君事。”

    (此處指諸侯對周王的扶持救助。)

  2. 《資治通鑒·唐紀》:

    “百姓困苦,當加攜拯。”

    (描述統治者對民衆的救濟責任。)


近義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攜拯”詞條。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頁1021。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拯”字釋義。
  4. 《左傳譯注》,中華書局,2018年,僖公二十八年篇。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攜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詞義

“攜拯”由“攜”(攜帶)和“拯”(拯救)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攜帶并拯救,常表示在困境中對他人施以援手的行為。該詞多用于描述危難時刻不抛棄同伴的品德。

二、典故出處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中的典故: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朗欲舍之,歆則堅持攜拯如初,曰:“既已納其自托,甯可以急相棄邪?”

故事中,華歆面對追兵仍堅持救助求助者,與王朗的動搖形成對比,體現信義與擔當。

三、用法特點

  1. 語境: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學場景,現代日常使用較少。
  2. 情感色彩:含褒義,強調主動救助的堅定态度。
  3. 搭配對象:常與“危難”“困境”等詞關聯,如“攜拯弱者”“攜拯難民”。

四、相關拓展

該成語與“患難與共”“見義勇為”等詞義相近,但更突出“主動承擔救助責任”的特質。其反義可參考“見利忘義”“臨危棄友”等表達。

若需了解典故完整情節,建議查閱《世說新語·德行》原文或權威注釋版本。

别人正在浏覽...

熬煉傍近賓空豰觫騁目尺簡崇阜怆怛楚砧慈航疵厲辭貌丹裳雕轸鬥豔獨樂園枌檟鋼盔姑爹跪謝鴻纖後會患難見真情家傳人誦箭道見多識廣挢發姣媚驚浸精約谲怪藍田生玉晾夏聯綿零悴林氏裡人勔勉末耐何凝樸陪拜纰缪鋪夫峭措棋力鬙鬡神池審覈深文周内適世穟穟所之鐵絲網退罷危嶪文瀾香雲纖離西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