痌瘝在抱的意思、痌瘝在抱的詳細解釋
痌瘝在抱的解釋
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清 馮桂芬 《與許撫部書》:“執事痌瘝在抱,誠欲繼 睢州 、 桂林 之業,自非風行雷厲,恐無以溥實惠而挽頽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前回一個大善士,專誠到 揚州 去勸捐,做得那種痌瘝在抱,愁眉苦目的樣子,真正有己飢己溺的神情。”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蘇福省減賦诏》:“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詞語分解
- 痌瘝的解釋 .病痛;疾苦。 明 呂坤 《答顧泾陽書》:“吾輩此身原是天下之身,要認得天下國家、昆蟲草木都是我身,飢寒疾病都是痛煞煞痌瘝乃身。” 清 魏源 《偶然吟》之九:“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痌瘝苟不瘳,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網絡擴展解釋
“痌瘝在抱”是一個主謂結構的成語,讀音為tōng guān zài bào,具體解釋如下:
釋義
- 核心含義:将人民的疾苦視為自身的痛苦,時刻懷揣于心。多用于形容統治者或為政者心系百姓、體恤民情的仁愛之心。
- 拆分理解:
- 痌瘝(tōng guān):原指病痛,引申為百姓的疾苦;
- 在抱(zài bào):放在心上、銘記于懷。
出處與背景
- 最早源自《尚書·康诰》的“恫瘝乃身”,意為把百姓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病痛。
- 曆史典故中,周朝的周公旦輔佐成王時,曾以此理念強調統治者應如對待自身病痛般關切民生。
用法與例句
- 語境:多用于褒義,描述為政者的責任感,如“官員們痌瘝在抱,全力解決災民困境”。
- 例句:清代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描寫善士勸捐時“痌瘝在抱,愁眉苦目”的神态。
近義表達
補充說明
- 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贊美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個人或團體,如公益人士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延伸解析,可參考《尚書》相關篇章或近代文學評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痌瘝在抱
痌瘝在抱(tóng guān zài bào),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個成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含義:
痌瘝在抱指的是一種病痛纏身、痛苦不堪的狀态。形容病痛重重,沒有解脫的希望。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痌(疒、充)部首,總筆劃數為10;
瘝(疒、欠)部首,總筆劃數為15;
在(土)部首,總筆劃數為5;
抱(手)部首,總筆劃數為8。
3. 來源:
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文中,用來形容孟子的學說沒有得到重視,就好像患者的病痛被醫生遺忘,沒有得到治療一樣。
4. 繁體字:
痌瘝在抱的繁體字為「痋瘝在抱」。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痌瘝在抱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痌瘝在抱」。
6. 例句:
他由于長期的勞累和身體問題,現在整個人都痌瘝在抱,無法好好工作。
7. 組詞:
痌瘝、在抱。
8. 近義詞:
病痛纏身、病魔纏身、病苦交加。
9. 反義詞:
痊愈痊愈、痊愈起來、康健如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