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免服的意思、免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免服的解釋

古代喪服。《左傳·僖公十五年》:“使以免服衰絰逆。” 杜預 注:“免、衰絰,遭喪之服。” 清 袁枚 《新齊諧·蔣太史》:“著 清朝 衣冠,白布纏頭,以兩束布從兩耳拖下,若《三禮圖》所畫古人免服之狀。”參見“ 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免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喪葬禮儀相關,具體指脫去喪服的行為或儀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免(miǎn)
    • 本義為"脫去、除去"。《說文解字》釋:"免,脫也。" 在喪禮中引申為解除喪服。
  2. 服(fú)
    • 指"喪服",即居喪期間穿戴的特定服飾,依親疏關系分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

組合義:"免服"即通過儀式脫去喪服,象征喪期結束,回歸常服。


二、文化背景與用法

古代喪禮制度嚴格規定服喪時長(如父母喪需27個月),期滿後需舉行"除服"(或稱"免服")儀式。《儀禮·喪服》記載:"喪服既除,而後祭。" 此過程包含以下内涵:


三、文獻例證

  1. 《禮記·喪大記》:

    "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禫而除服。" 描述從初喪到除服的完整流程,其中"除服"即免服。

    (來源:中華典藏《禮記》注疏 )

  2. 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釋"免"為"去冠也",引申為解除服飾束縛,印證"免服"與脫喪服的關聯。

    (來源:國學大師網《說文解字注》 )


四、相關概念辨析


五、學術考據

據清代經學家孫希旦《禮記集解》考訂,"免服"儀式需遵循以下步驟:

  1. 擇吉日告于宗廟;
  2. 沐浴更衣;
  3. 焚毀舊喪服;
  4. 宴請賓客宣告禮成。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禮記集解》 )


"免服"是古代喪禮終結的象征性儀式,承載着"慎終追遠"的文化内核,其釋義需結合禮制文獻與文字訓诂綜合考辨。

網絡擴展解釋

“免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二、曆史文獻依據

  1. 《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使以免服衰絰逆。”
    • 杜預注:“免、衰絰,遭喪之服。”表明“免服”是遭遇喪事時所穿的服飾。
  2. 清代袁枚《新齊諧·蔣太史》描述:“白布纏頭……若《三禮圖》所畫古人免服之狀。”
    • 進一步印證其形制與喪禮相關。

三、其他可能混淆的讀音

部分資料(如、5)提到拼音為miǎn fú,但結合權威文獻及語境,此類讀音可能為誤注或涉及其他詞義(如“免除服役”),需注意區分。


四、總結

“免服”特指古代喪葬服飾,需與“免除服役”等現代含義區分。其權威釋義以《左傳》和清代文獻為據,讀音為wèn fú。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禮圖》等古代禮制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狗飙掃秉鈞持軸蒼老撤根到底蟲化從祠徂師蕩戶登善東格陵蘭寒流東平獻頌蹲伏遁母防微杜漸飯磬反正撥亂飛除分局寡妻锢閉毫管毫厘絲忽好勇鬥狠洪憲毀埋狐媚競技精芒就和剀諷空翠嘹呖領讀砻磨籙圖緑衣郎嫚娒憫貧暮景牧人黏糊耆德碩老绮裡祠騎馬找馬楸陌趨歡日異月殊石南戍卒祀祭宿盜田土鍮石推闡推幹就濕蝸角虛名向壯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