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漸的意思、防微杜漸的詳細解釋
防微杜漸的解釋
[arrest what seems to be the begining of an unwholesome trend;check erronrous ideas at the outset] 當壞事、壞思想、壞作風剛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下去
詳細解釋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宋書·吳喜傳》:“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 明 陸采 《懷香記·鞫詢香情》:“自家不能防微杜漸,卻怨誰來?” 夏衍 《心際》第二幕:“在起初的時候,最要防微杜漸。”
詞語分解
- 防微的解釋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晉書·慕容垂載記》:“ 垂 為三軍之統,卿為謀 垂 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常謂盡誠可以絶嫌猜,徇
- 漸的解釋 漸 (漸) à 慢慢地,一點一點地:逐漸。漸進。漸漸。漸次。漸悟。漸冉(逐漸)。防微杜漸。 加劇:疾大漸。 疏導:漸九川。 漸 (漸) ā 浸:漸漬。漸洳(浸濕)。漸染。漸仁摩誼(用仁義之道感化教育
網絡擴展解釋
“防微杜漸”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強調在問題萌芽階段及時幹預的重要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分解
- 防:防備、預防。
- 微:微小,指事物發展的初期或不良苗頭。
- 杜:堵塞、制止。
- 漸:逐漸發展的開端。
整體含義:在錯誤、隱患或不良風氣剛出現苗頭時,就加以制止和防範,避免其進一步發展。
二、出處與典故
- 曆史背景:成語源自《後漢書·丁鴻傳》。東漢時期,窦太後專權,其家族橫行霸道。大臣丁鴻上書漢和帝,建議“杜漸防萌”(即防微杜漸),最終成功削弱窦氏勢力。
- 古籍引用:
- 《周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 《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均體現了類似的預防思想。
三、應用場景
- 管理領域:企業或組織需在制度漏洞初現時及時修正,避免釀成大患。
- 教育領域: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防止形成不良習慣。
- 公共安全:通過早期監測和預警系統,防範自然災害或疫情擴散。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防患未然、未雨綢缪、曲突徙薪。
- 反義詞:養癰遺患、放任自流、亡羊補牢。
五、例句
- “公司通過定期審計做到防微杜漸,避免了財務風險。”
- “教育孩子要防微杜漸,不良習慣一旦形成便難以糾正。”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防微杜漸”不僅是語言智慧,更是實踐中的管理哲學,強調主動性和預見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微杜漸》一詞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要及時防範微小的問題,以避免它們逐漸擴大成為更大的問題。下面是關于《防微杜漸》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防微杜漸》中的“阜”部表示防範,“彳”部表示小步行走,總共使用了8個筆畫。
來源:《防微杜漸》出自《禮記·大學》一書中的《大學之道》篇。這個詞是古代儒家思想家所創造的,強調了重視細節和小事的重要性。
繁體:《防微杜漸》的繁體字是「防微杜漸」。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防微杜漸》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我們在管理工作中應該時刻保持警惕,防止微小問題演變成更大的困難,這正是《防微杜漸》所強調的。
組詞:防微、杜漸
近義詞:提防,預防
反義詞:放任,放松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