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籙圖的意思、籙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籙圖的解釋

即圖箓,圖谶。預言吉兇得失的文字。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名載於籙圖,事應乎天人。”《太平廣記》卷二二六引 唐 顔師古 《大業拾遺記·水飾圖經》:“太鱸魚銜籙圖,出 翠嬀 之水并授 黃帝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籙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與本義

    “籙”本指古代帝王自稱受命于天的符命之書,後道教引申為記載神祇名諱、符咒的秘典(《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圖”指圖形、圖譜,二者結合構成“籙圖”,特指道教符箓或谶緯文獻中的神秘圖示,常用于宗教儀式或占卜。

  2. 引申與宗教内涵

    “籙圖”在道教文化中象征天人感應,如《雲笈七籤》記載的“靈寶五符真文”,即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傳遞神力。其圖形多包含星象、符文等元素,被認為具有溝通神靈、驅邪避禍的功能。

  3. 文化外延

    《道藏》中收錄的《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将“籙圖”與修煉法門結合,強調通過觀想圖案達到身心合一(《中華道藏》,華夏出版社)。這一概念亦影響民間信仰,如部分地方祭祀活動中仍沿用符圖結合的儀式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

“籙圖”(又寫作“籙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預言、符谶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籙圖指“圖箓”或“圖谶”,即預言吉兇得失的文字或符號。它由“籙”(同“箓”)和“圖”組成:

引證與用例

  1.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提到:“名載於籙圖,事應乎天人”,意指人的命運與天意相應,名字記錄在預言文書之中。
  2. 唐代《大業拾遺記》記載:“太鱸魚銜籙圖,出翠嬀之水并授黃帝”,描述了神話中符谶傳遞的場景。

文化背景

籙圖常見于道家文化和古代谶緯文獻,用于通過符號或文字預示吉兇,具有宗教和神秘色彩。例如,道教符箓常包含此類圖文結合的預言内容。

籙圖是結合符命與谶圖的預言性文本,反映古人通過符號解讀天命、預測未來的觀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運命論》及相關道家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吃棗兒湯半托包羅萬象貝宮粃謬補縫不可勝記不闌帶草薙禽獮乘險抵巇持家楚練辭曹大科單然單行線敵對疊克推多訂諾斷臂翻場放黜發戰光表寒磬黑婁婁溷屏胡僧降乩簡屍介事袀玄慷慨悲歌口願款兵老兩口诔谥鄰老鸾鳳碌碌無奇緑鬟漫羨馬羊劫糜煮輕碧晴暈岖嵠桑末三同商算諟谛淑善炭黑天牢天齋外部矛盾完活晩粳萬向節,萬向接頭缃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