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閱的意思、監閱的詳細解釋
監閱的解釋
察看。《北史·尒朱兆傳》:“停 洛 旬餘,先令衛送 莊帝 於 晉陽 , 兆 後於 河梁 監閲財貨。”《舊唐書·職官志三》:“太府寺……凡天下賦調,先於輸場簡其合尺度觔兩者,卿及禦史監閲,然後納于庫藏。”
詞語分解
- 監的解釋 監 (監) ā 督察:監察。監控。監測。監護。監考。監聽。 牢,獄:監獄。監押。監禁。坐監。 監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監(宦官,阄人)。國子監。欽天監(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府)。監生(在國子
- 閱的解釋 閱 (閲) è 看,察看:閱覽。閱讀。翻閱。傳(俷 )閱。批閱。訂閱。檢閱。閱兵。 經曆:閱曆。已閱三月。 容,容許:“我躬不閱”。 本錢:折閱。 總聚,彙集:“川閱水以成川”。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監閱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監閱(jiān yuè)指監督審閱,強調對文書、典籍、奏章等材料的審查與核對過程,通常由權威機構或上級執行。
- 字義分解:
- 監(jiān):監察、督導,含監督之意。
- 閱(yuè):審閱、檢視,指詳細查看。
二、曆史文獻用例
- 《宋史·職官志》:
“凡奏章必經中書省監閱,方呈禦覽。”
(譯文:所有奏章必須由中書省監督審閱後,才能呈交皇帝閱覽。)
- 清代《欽定大清會典》:
“各省題本,由通政司監閱,再轉内閣。”
(指地方奏本需經通政使司審核後移交内閣。)
三、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 出版領域:指專家或編輯對書稿内容進行質量審查,确保符合規範(如學術著作需經同行監閱)。
- 檔案管理:涉及重要文獻的保管與複核,例如“監閱檔案”即對檔案真實性的核驗。
四、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監閱”為“監督檢閱”,收錄于第12卷第10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督察審閱文書”,引《宋史》用例(2020年修訂版)。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曆史典籍,未引用網絡來源以保障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監閱”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iān yuè(注音:ㄐㄧㄢ ㄩㄝˋ),其核心含義為察看、監督審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察看
指通過監督或檢查的方式對事物進行觀察、審閱。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監閱財貨”或“監閱賦調”,均表示對財物、賦稅等事務的監督核查。
二、引證解釋
-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北史·尒朱兆傳》提到:“停洛旬餘,先令衛送莊帝於晉陽,兆後於河梁監閲財貨。”
這裡指尒朱兆在河梁(地名)監督查驗財物。
- 《舊唐書·職官志三》記載:“太府寺……凡天下賦調,先於輸場簡其合尺度觔兩者,卿及禦史監閲,然後納于庫藏。”
描述唐代官員監督核查賦稅是否符合标準後入庫的流程。
三、字義分解
- 監(jiān)
- 閱(yuè)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曆史文獻中,表示官方對財物、文書等事務的監督核查,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可用于強調權威性的審閱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北史》《舊唐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稖頭閉關鎖國比卯冰球擘藍部落殘杯慘舒曹國舅徹内徹外撐駕饬誡悼楚等到電子表遁走二迹伏屍覆載庚癸諾爟烽孩童後車後燈颒沐混日子鹘起靖節先生錦橐九月急義轲機寬語勞改農場迷漾目使頤令南鬥弄馬炮打燈兒濆淪千兒八百前瞻傾杯樂起舞如雷貫耳傷風化食蘗書理順長死沒嵩山條山通電退伏拖空子畏難苟安文界綫斷風筝諧音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