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秉的意思、披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秉的解釋

穿上官服,配戴飾物。 宋 文惟簡 《虜廷事實·披秉》:“頃年初創臺,有 女真 、 契丹 之人,有為公相尚書侍郎者,從 漢 法例當披秉。” 明 陶宗儀 《辍耕錄·披秉歌訣》:“天子郊祀與祭太廟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須依歌訣次第,則免颠倒之失。歌曰:‘襪履中單黃帶先,裙袍蔽膝綬紳連,方心曲領藍腰帶,玉珮丁當冠笏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場合下的服飾禮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3.穿戴規範

根據元代文獻記載,完整的“披秉”流程需遵循歌訣順序:

歌訣:
襪履中單帶先,
裙袍蔽膝绶紳連;
方心曲領藍腰帶,
玉佩了當冠笏全。
(出自《南村辍耕錄》)

4.文化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服飾形制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南村辍耕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秉

披秉(pī bǐ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主要表示某種行為或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将“披”拆分為“扌”(手部)和“皮”(皮膚)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7。

将“秉”拆分為“禾”(禾字邊部)和“弓”(弓形)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10。

來源

“披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和傳統中。在古代,人們常常用披秉來表示某種态度或行為方式。在現代漢語中,它也用來表達某種倡導或推崇的行為。

繁體

在繁體字中,“披秉”分别被寫作“披弉”。

古時候漢字寫法

早期“披”字的寫法更加古樸,其字形呈現一種向上伸展的動态,類似于兩隻手将一塊布料展開,象征着展示和散發出的像。而“秉”字則是“寜”的古體,寜意指由内而外展示的柳葉形狀。

例句

1. 他披秉着一種偉大的精神,始終對困難樂觀面對。

2. 出發前,他披秉着一股強烈的信念,迎接了即将到來的挑戰。

組詞

- 披風(pī fēng):身上披挂的一種長而寬大的外衣。

- 禮披(lǐ pī):祭祀、行禮時所披挂的服裝。

近義詞

播種、散布、傳播

反義詞

收斂、收束、停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