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剔團圞的意思、剔團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剔團圞的解釋

亦作“ 剔團圓 ”。圓圓的樣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覷着剔團圓的明月伽伽地拜。”又卷二:“剔團圞的睜察殺6*人眼。”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一折:“斷人腸的是剔團圞月色掛粧樓。”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二折:“把剔團圞明月深深拜。”一說,“剔”為助詞,無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剔團圞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剔團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圓潤、完整的形态,尤其在元曲及金代文學中常見。以下從詞義、用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剔團圞”意為“圓圓的樣子”,常用來描繪月亮或其他圓形物體。例如《窦娥冤》中“剔團圞月色挂妝樓”即形容滿月懸于樓閣的圓潤景象。

    • “剔”的争議:部分學者認為此處“剔”為助詞,無實際意義,僅起強調作用(如《西廂記諸宮調》中的“剔團圓明月”)。
  2. 延伸用法
    該詞偶爾用于形容人瞪圓眼睛的神态,如《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剔團圞的睜察殺人眼”,借圓睜之眼表現憤怒或驚愕。


二、結構與發音


三、文學實例

  1.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觑着剔團圓的明月伽伽地拜”,以圓月烘托靜谧氛圍。
  2. 元代關漢卿《窦娥冤》:
    “斷人腸的是剔團圞月色挂妝樓”,借滿月反襯悲劇情境。
  3. 元代白樸《牆頭馬上》:
    “把剔團圞明月深深拜”,通過拜月表達人物祈願。

四、相關詞彙


“剔團圞”是古代文學中描繪圓形物體的典型詞彙,兼具視覺與情感表達功能。其使用需結合語境,尤其需注意“剔”在此處多為助詞,與常規“剔除”含義無關。若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元曲選》及金元戲曲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剔團圞:

剔團圞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剔除不合群的人或事物,使團隊或群體更加團結一緻。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囗”,共有14個筆畫。

剔團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日記中常用來形容剔除不合群的成員以維護團隊的和諧與凝聚力。

在繁體漢字中,剔團圞的寫法為剔團圞,相比簡體字有一些變音和結構上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剔團圞在古代稱作剔籭圜,字形上會有一些差别,但意思和用法都相似。

例句:我們需要剔除那些不合群的人,讓團隊更加和諧有力。

組詞:剔除、團結、合群。

近義詞:排斥、淘汰、剝奪。

反義詞:包容、接納、融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