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竭涸的意思、竭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竭涸的解釋

幹涸無水。《文選·木華<海賦>》:“掎拔五嶽,竭涸九州。” 李善 注:“掎拔竭涸,言水既除,掎拔而出,竭涸而乾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 杜預 亦雲, 時 水 于 樂安 枝流,旱則竭涸,為 春秋 之 乾時 也。”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四:“於後漲則奔突,水縮則竭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竭涸”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竭”與“涸”兩個單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向事物枯竭、耗盡的狀态。以下從詞義、用法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1. 字義溯源

    • 竭:《說文解字》釋為“負舉也”,本義為用盡、窮盡,如《禮記·大傳》“竭膏澤”指耗盡資源;《爾雅·釋诂》中“竭,盡也”進一步強化其“完結”義(參考《漢語大詞典》)。
    • 涸:原指水幹枯,《管子·水地》載“涸川之精”即形容幹涸的河流;《莊子·外物》中“涸轍之鲋”更以寓言凸顯“無水困境”的意象(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兩字組合後,“竭涸”強調徹底枯竭,如明代文獻中“泉源竭涸”描述水源完全幹枯。

  2. 引申與使用

    該詞多用于抽象語境,例如:

    • 資源耗盡:“財力竭涸”指經濟資源枯竭(見《資治通鑒》注疏);
    • 情感枯竭:清代文人筆記中“心神竭涸”比喻精神耗盡(引自《曆代文學作品選》)。

      現代漢語中,常以“竭涸”形容生态環境惡化,如“河流竭涸導緻生态危機”。

  3. 文化關聯

    與“竭澤而漁”“涸澤而漁”等成語共享“過度索取導緻毀滅”的哲學内涵,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節制用度”的可持續觀念(參考《中華成語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竭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是完全幹涸或用盡,常用于形容資源、能力等被徹底耗盡或消失的狀态。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字義解析

2.古籍引用

3.現代用法

4.近義詞與反義詞

“竭涸”不僅描繪自然界的幹枯現象,更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事物從有到無的徹底消亡過程,具有生動的畫面感和情感張力。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朝野佥載》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石榴傍覽邊衛庇陰博聞彊識哺啜船艙出神賜戟亶洲氐人堤塘恩深義重鳄魚夾燔喪覆算嘎嘣滒淖鬼婆婆鴻鴛皇佐滑易呼天見道繳寝積伐靖康徑行直遂磕碰兒狂厲磊落飒爽楞眉橫眼裡程計陵岑留校爐丁録取媚俗萌起纆索農場爬泳敲搕起航勸善規過缺水群雄逐鹿賽馬場三原識韓受禅霜路數策書名梳雲外出瓦散嚣讟宵迷小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