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涸無水。《文選·木華<海賦>》:“掎拔五嶽,竭涸九州。” 李善 注:“掎拔竭涸,言水既除,掎拔而出,竭涸而乾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 杜預 亦雲, 時 水 于 樂安 枝流,旱則竭涸,為 春秋 之 乾時 也。”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四:“於後漲則奔突,水縮則竭涸。”
“竭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是完全幹涸或用盡,常用于形容資源、能力等被徹底耗盡或消失的狀态。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竭涸”不僅描繪自然界的幹枯現象,更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事物從有到無的徹底消亡過程,具有生動的畫面感和情感張力。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朝野佥載》等文獻。
《竭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徹底幹涸、完全耗盡。
《竭涸》的拆分部首是“立”和“水”,
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竭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天下莫非治亂也,竭愚則愚焉,竭涸則涸焉。”
繁體字中,《竭涸》與簡體字寫法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竭涸》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其形狀和構造基本相似。
1. 這片土地的水資源已經竭涸,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
2. 長期的經濟危機使得該公司資金竭涸,無法維持正常的業務運轉。
與《竭涸》相關的組詞包括:
- 竭盡:盡力、全力以赴
- 涸澤而漁:指用盡所有資源,一時發大財
- 涸轍之鲋:指停滞,無法繼續前進
與《竭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耗盡:用光全部,徹底幹涸
- 燃盡:全部燒毀完了
- 亡散:全部消失,徹底離去
與《竭涸》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 充盈:飽滿,充足
- 豐沛:豐富,充裕
- 富餘:多餘,剩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