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 舜 死 蒼梧 ,象為之耕; 禹 葬 會稽 ,鳥為之耘。《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 李善 注引《越絕書》:“ 舜 死 蒼梧 ,象為之耕; 禹 葬 會稽 ,鳥為之耘。”後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 舜 禹 時代的遺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恒水 又東逕 藍莫塔 ,塔邊有池……此中空荒無人,羣象以鼻取水灑地,若 蒼梧 、 會稽 象耕鳥耘矣。” 宋 無名氏《五色線·遊仙記》:“忽到一處,約在甌闌之間,乃古莽然之墟,象耕鳥耘,人甚知禮,既還復往,沓不可尋。”一說,耕者以象行為法,耘者如鳥之啄食。 唐 陸龜蒙 《象耕鳥耘辯》:“然象耕鳥耘之説,吾得於農家,請試辯之:吾觀耕者行端而徐,起墢欲深。獸之形魁者無出於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舉手務疾而畏晚,鳥之啄食,務疾而畏奪。法其疾畏,故曰鳥耘。”
“象耕鳥耘”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讀音為xiàng gēng niǎo yún,字面意為“大象耕地,鳥雀耘田”,常用于形容民俗古樸、自然和諧的勞動場景,也引申為贊美辛勤勞作、共同合作的精神。
二、出處與典故
傳說起源:
源于《越絕書》記載的傳說:“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
文化象征:
古人認為這種現象體現了仁德感化萬物,也暗喻理想化的農耕社會圖景,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民俗淳樸如舜禹時代。
三、延伸解釋與用法
形容辛勤勞作:
唐代陸龜蒙在《象耕鳥耘辯》中提出新解:
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注:若需了解更豐富的典故演變或例句,可參考《水經注》《吳都賦》等文獻來源。
《象耕鳥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工作勤奮且刻苦努力。
《象耕鳥耘》的拆分部首是象(象鳥并肩),耕(耒)、鳥(鳥)和耘(耒、冖、耳)。
它的總筆畫數為23畫。
《象耕鳥耘》最早出現在《毛詩·七月之始》中的一篇《象耘》篇。
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經曆了演變,因此《象耕鳥耘》的字形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
在古代字典中,經常可以見到這個成語的不同寫法,如「像耕鳥耘」等。
1. 她從小就以“象耕鳥耘”的精神努力學習,終于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2. 隻有通過“象耕鳥耘”的努力,我們才能取得成功的道路上。
1. 耕耘:耕耘是指農民進行翻土、犁地等工作,為農作物提供適宜生長的條件。
2. 鳥耘:鳥耘是指像鳥一樣刻苦努力、勤勉工作的意思。
1. 勤勉:表示工作勤奮、刻苦努力。
2. 努力:意味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去實現目标。
1. 遊手好閑:形容懶散不務正業,不勤奮努力。
2. 敷衍了事:意味着做事情草率、馬虎,缺乏認真和負責任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