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耕鳥耘的意思、象耕鳥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耕鳥耘的解釋

傳說 舜 死 蒼梧 ,象為之耕; 禹 葬 會稽 ,鳥為之耘。《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 李善 注引《越絕書》:“ 舜 死 蒼梧 ,象為之耕; 禹 葬 會稽 ,鳥為之耘。”後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 舜 禹 時代的遺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恒水 又東逕 藍莫塔 ,塔邊有池……此中空荒無人,羣象以鼻取水灑地,若 蒼梧 、 會稽 象耕鳥耘矣。” 宋 無名氏《五色線·遊仙記》:“忽到一處,約在甌闌之間,乃古莽然之墟,象耕鳥耘,人甚知禮,既還復往,沓不可尋。”一說,耕者以象行為法,耘者如鳥之啄食。 唐 陸龜蒙 《象耕鳥耘辯》:“然象耕鳥耘之説,吾得於農家,請試辯之:吾觀耕者行端而徐,起墢欲深。獸之形魁者無出於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舉手務疾而畏晚,鳥之啄食,務疾而畏奪。法其疾畏,故曰鳥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耕鳥耘"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成語,字面意思是大象幫助耕地,鳥兒幫忙除草,常用來形容上古賢君德行感天動地,以緻鳥獸自願協助農耕的太平景象。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成語釋義

象耕鳥耘


二、文化淵源與典故

此成語典出舜、禹的傳說。據王充《論衡·書虛篇》記載:

舜葬于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

古人認為舜、禹德行高尚,死後仍有象、鳥感念其恩德,自發守護陵墓并耕作田地。這一傳說被後世引申為對德政的極緻贊美,象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态。


三、權威詞典解釋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象耕鳥耘:傳說舜禹德行高尚,死後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後用以稱頌帝王德政。”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1997年版)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象耕鳥耘:舜葬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見《論衡》。後喻德政感化萬物。”

    (來源:《辭源》修訂本,1988年版)

  3.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形容上古賢君德澤廣被,連鳥獸亦受感化而助人耕作。”

    (來源:王濤等編,2007年版)


四、文化解讀

此成語承載中國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強調統治者需以德配天。如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分析,象鳥助耕并非神迹,而是因舜禹陵墓地處山林,象群路過踩踏土地似“耕”,鳥群覓食啄土似“耘”,後人借此附會德政之說,賦予其道德教化意義。


五、現代使用場景

(注:古籍原文參考自中華書局《論衡校釋》,詞典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象耕鳥耘”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讀音為xiàng gēng niǎo yún,字面意為“大象耕地,鳥雀耘田”,常用于形容民俗古樸、自然和諧的勞動場景,也引申為贊美辛勤勞作、共同合作的精神。


二、出處與典故

  1. 傳說起源:
    源于《越絕書》記載的傳說:“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

    • 舜帝葬于蒼梧山後,大象自發為其耕地;
    • 大禹葬于會稽山後,鳥雀主動為其耘田。
      此說被《文選·吳都賦》引用,後成為成語典故。
  2. 文化象征:
    古人認為這種現象體現了仁德感化萬物,也暗喻理想化的農耕社會圖景,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民俗淳樸如舜禹時代。


三、延伸解釋與用法

  1. 形容辛勤勞作:
    唐代陸龜蒙在《象耕鳥耘辯》中提出新解:

    • “象耕”指農人耕地時如大象般沉穩端直;
    • “鳥耘”指除草時如鳥啄食般敏捷高效。
      由此衍生出比喻勤奮踏實、不畏辛勞的引申義。
  2. 使用場景:

    • 描述集體協作或淳樸民風(如“此地民風如象耕鳥耘”);
    • 稱贊個人勤勉(如“他做事如象耕鳥耘,細緻又高效”)。

四、相關詞彙

注:若需了解更豐富的典故演變或例句,可參考《水經注》《吳都賦》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藏百卉千葩班固保子碑志本本等等編號壁帶采茶歌長腰米程糜逞想辍辍出一頭辭隆從窳村夫俗子答卷單行法盜名盜粜電爐遞化鬥祿隔世貢察光美過界毫纖後難彗勃晖煥護心欄堅對攪撓結風金玦魁詭苦訓伶便流觀綠營兵迷風民間凝嚴呸呸僻濫青霭渠犂容衆翣菨世契受塵棠郊成政湉湉庭除同厠閑寂縣疣小察攜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