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僻地方的渡口。比喻不受賞識的處境。 唐 司空圖 《擢英集述》:“知音嘿已,作者誰尤;思慰窮津,用徵逸藻。” 宋 蘇舜欽 《和菱磎石歌》:“苟非高賢獨賞激,終古棄卧於窮津。”
“窮津”是由“窮”與“津”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窮”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極也”,本義指達到盡頭,引申為困境、貧乏,如《孟子·盡心上》載“窮則獨善其身”。
“津”在《玉篇》中釋為“渡水處”,即渡口,後擴展為交通要道或關鍵途徑,如《論語·微子》中“使子路問津焉”。
二、複合詞義
“窮津”屬文言詞彙,多用于比喻義:
三、文獻應用示例
該詞偶見于古典文獻,如明代地理志書描述河道治理時稱“疏浚窮津,以通漕運”,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例如“于窮津處覓得柳暗花明”。
參考來源:
“窮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óng jīn(注音:ㄑㄩㄥˊ ㄐㄧㄣ),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義
指荒僻地方的渡口,即人煙稀少、位置偏僻的渡口。
引申義
比喻不受賞識的處境,常用于描述才華或能力未被重視的境遇。
唐代司空圖《擢英集述》
“知音嘿已,作者誰尤;思慰窮津,用徵逸藻。”
——通過“窮津”暗喻文人未被重用的困境,寄托對知音的渴望。
宋代蘇舜欽《和菱磎石歌》
“苟非高賢獨賞激,終古棄卧於窮津。”
——以“窮津”形容奇石被埋沒,反襯才華需伯樂賞識的哲理。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創作,現代語境較少出現,但在探讨懷才不遇、知音難尋等主題時,仍可借以增強文意深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詞語,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八要鸊鹈宸慮抽子當家人,惡水缸動輪冬溫夏凊遁亡燔萊風舲豐茂否剝伏锧高估高闬攻逐構制怪懾關系說黑浸浸畫行毀瘠混熀渾說郊境狡犬擊笞勁直九品蓮台凱撒大帝魁峨蘭陵王列筵廪賜亂了套蒙化奶豆腐腦蓋子濃醪強劫彊項喬軀老清操勸架曲環三擦三日香舌弊生軍盛聘食子徇君素品擡價獺祭通弊屠誅違拂文梭蕪穢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