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束。《紅樓夢》第六六回:“原有些真的,叫你又編了這混話,越發沒了綑兒!”
“捆兒”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表示約束或限制()
源自《紅樓夢》第六十六回“越發沒了綑兒”,指事物失去原有約束,呈現失控狀态。現代多用于比喻人或事物被束縛、無法自由行動的狀态,例如:“他最近工作壓力大,感覺像被捆兒住一樣。”
作為量詞使用
指用繩子等将物品紮成束的狀态,如“一捆兒甘蔗”()。常見于日常生活場景,如運輸貨物時“将白菜紮捆兒”()。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紅樓夢》相關章節或物流行業術語手冊。
《捆兒》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束或一捆物品。它可以指代一束繩子、一束草、一捆書籍等各種被捆紮在一起的物品。
《捆兒》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捆(kǔn)和兒(ér)。
部首:捆的部首是手,兒的部首是兒。
捆的筆畫:捆字的筆畫數為11畫。
兒的筆畫:兒字的筆畫數為2畫。
《捆兒》這個詞的來源和出處可能比較難追溯,它是漢語中的一種俚語或方言詞彙。在書面語中,這個詞通常用于口語化的場合,例如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或地方方言表達。
在繁體字中,捆的寫法為「捆」,兒的寫法為「兒」。
在古代,捆和兒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捆的古代寫法為「捆」或「悃」。
兒的古代寫法為「兒」。
1. 他用一根繩子捆兒住。
2. 農民将麥稭捆兒起來。
3. 這是一捆新書,我剛從書店買來的。
組詞:打捆、捆紮、捆綁、捆綁銷售。
近義詞:束、卷、縛。
反義詞:散開、解開、解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