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藩垣的意思、藩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藩垣的解釋

(1).藩籬和垣牆。泛指屏障。語本《詩·大雅·闆》:“價人維藩,大師維垣。” 毛 傳:“藩,屏也,垣,墻也。” 南朝 梁 殷芸 《小說》:“公( 鄭玄 )久遊南 夏 ,今艱難稍平,儻有歸來之思,無寓人於室,毀傷其藩垣林木,必繕治牆宇以俟還。” 清 許承欽 《呂梁洪》詩:“乃知天工存地險,千裡一曲當藩垣。” 清 夏燮 《中西紀事·通番之始》:“迨 粵中 大府遣兵隳之, 澳 夷不敢言,而實不便於藩垣之弛也。”

(2).比喻衛國的重臣。 唐 韓愈 《與鳳翔邢尚書書》:“今閤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

(3).比喻藩國、藩鎮。 唐 劉禹錫 《賀雪鎮州表》:“ 王承宗 效順著明,復其官爵;所獻二郡,别置藩垣。”《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甲子,詔曰:‘ 周 建侯邦,四國有藩垣之助; 唐 分藩鎮,北邊無強敵之虞。’” 明 張居正 《苑田紀》:“夫以宗國藩垣之重, 荊楚 饒沃之區,加以當時禮越諸藩,分不嫌於厚植,化洽南祀,民鹹樂於子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藩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基本含義

“藩垣”原指藩籬與垣牆,即古代用于防護的屏障設施。其中“藩”為籬笆或屏障,“垣”為矮牆或城牆,合稱泛指防禦性建築。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闆》:“價人維藩,大師維垣”,毛傳注解為“藩,屏也;垣,牆也”。

二、比喻義項

  1. 衛國重臣
    唐代文獻中常以“藩垣”比喻國家的重要守護者,如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稱“為國藩垣”,指重臣如同屏障般護衛國家。

  2. 藩鎮或封國
    用于指代地方政權或分封屬地,如劉禹錫《賀雪鎮州表》中“别置藩垣”,描述唐代藩鎮體系。

  3. 現代引申義
    當代語境中可比喻界限或阻隔,如形容文化、制度等形成的屏障。

三、曆史與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古代防禦體系與政治結構的雙重象征,既體現軍事功能(如清代文獻提及“澳夷不便藩垣之弛”),也反映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如明代張居正稱“宗國藩垣”)。

四、使用場景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并參考了唐代至清代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藩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為保護國家或者家族而設置的防禦邊界或者邊牆。它拆分的部首分别是艹和土,總共有15畫。《藩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國家或者家族往往會修建藩垣來保護自身免受外敵侵擾。 在繁體字中,《藩垣》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對于《藩垣》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的寫法是相似的。 以下是一個關于《藩垣》的例句:家族為了保護自身隱私,修建了堅固的藩垣。 一些與《藩垣》相關的組詞包括藩國、藩鎮、藩臣等。藩國指的是在古代中國,由封建皇帝授予親王或者其他貴族執掌的地區;藩鎮則是指由藩國掌控的城鎮;藩臣是指在藩國或者藩鎮中任職的官員。 與《藩垣》相近的詞語有城牆、圍牆、邊牆等。這些詞都指的是為了保護特定區域而修建的建築物。 沒有與《藩垣》完全相反的詞語。因為藩垣是為了保護而設立的,所以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可以與之對應。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