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雞焉用牛刀的意思、割雞焉用牛刀的詳細解釋
割雞焉用牛刀的解釋
[why make unnessarily great efforts to do trivial things as using a butcher's ox-cleaver to kill a chicken] 何需拿殺牛的刀來宰雞。比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題大作
子之 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
詳細解釋
謂處理小事何用禮樂。後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雞,也寫作“鷄”。《論語·陽貨》:“子之 武城 ,聞絃歌之聲, 夫子 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言治小何須用大道。” 邢昺 疏:“道謂禮樂也。”《水浒傳》第六三回:“割雞焉用牛刀,自有戰将建功,不必主将掛念。”《冷眼觀》第二四回:“人家説‘割鷄焉用牛刀’,你直是撲個把蒼蠅,要用起 鐵扇公主 的芭蕉扇子來了。”
詞語分解
- 割雞的解釋 .殺雞。《禮記·雜記下》:“其衈皆於屋下,割雞,門,當門。”.常以比喻處理小事。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二》:“ 賢 本西方鬥筲之子,雖有割雞之効,然齒以老矣。” 明 劉基 《送月忽難明德江浙
- 牛刀的解釋 宰牛的刀。語出《論語·陽貨》:“子之 武城 ,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後常以喻大材器。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譬割雞之政,亦有牛刀。” 唐 孟浩然 《贈
網絡擴展解釋
“割雞焉用牛刀”是一個源自《論語》的經典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成語出處
出自《論語·陽貨》。孔子到弟子子遊治理的武城,聽到當地有禮樂教化之聲,便笑言:“割雞焉用牛刀?”本意是調侃子遊用治理大國的禮樂手段來管理小城。子遊引用孔子曾教導的“君子學道則愛人”反駁後,孔子承認自己隻是玩笑,實則肯定了子遊的做法。
二、本義與引申義
- 字面意思:殺雞無需用宰牛的刀,比喻處理小事不必動用大資源或高規格方法。
- 核心含義:強調避免“大材小用”或“小題大做”,主張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資源或才能。如用高級人才處理瑣事,或複雜手段解決簡單問題。
三、用法與近義詞
- 語法結構:複句式,常作分句或獨立使用。
- 適用場景:批評資源浪費、方法失當,或婉拒他人過度幫助(例:“這點小事,割雞焉用牛刀?”)。
- 近義詞:大材小用、小題大做。
四、典型例句
- 日常對話:“割雞焉用牛刀?這點工作我自己就能完成。”
- 文學引用:明代《三國演義》第五回中,關羽以“割雞焉用牛刀”表示不需呂布親自迎戰。
五、文化意義
此成語反映了儒家“中庸”思想,主張適度與務實,避免過度消耗。同時,故事中孔子從調侃到肯定子遊的情節,也隱含了“教化無分大小”的深層理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割雞焉用牛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大材小用,用不着過大的力氣或工具。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刀”和“雞”,總共有8畫。它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或者典故,具體的故事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思是相同的。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割鷄焉用牛刀》。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字形和字體。據了解,《割雞焉用牛刀》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具體細節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很多語境中,例如描述一個人過度使用大材小用的情況:“他為了做一道簡單的飯菜,卻用上了很貴的材料和炊具,割雞焉用牛刀啊!”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對于一件簡單或者小事情來說,沒有必要過度使用或投入太多資源。
與《割雞焉用牛刀》有關的其他詞語包括“用力過猛”、“本末倒置”等。而與其相反的成語是《殺雞取卵》,意思是為了得到一兩個雞蛋,卻殺了整隻雞,表達對于事物的過度損耗或不劃算。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