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始的意思、未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始的解釋

[have not] 同“未嘗”

未始無春。——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這麼辦理也未始不可

詳細解釋

(1).指尚未發生的事物。《管子·幼官》:“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視於新故能見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尹知章 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2).未曾,從未。《莊子·齊物論》:“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 疏:“未始,猶未曾。” 漢 劉桢 《公讌》詩:“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 唐 柳宗元 《石渠記》:“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二》:“乃知 器之 之意,本于 胡武平 ,而 器之 未始知之也。” 清 侯方域 《太平仁義之效論》:“道莫大於仁義,自 堯 舜 二帝以至於三代以來,未始更也。”

(3).猶沒有;未必。用于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語氣較肯定句委婉。 唐 韓愈 《與于襄陽書》:“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 宋 秦觀 《聖人繼天測靈論》:“古之語道德者未始不以聖人,而論聖人者未始不以道德。” 明 李贽 《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會深契, 山農 亦未始不樂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 中國 的一個中秋節也能在 莫斯科 過,意興蕭條中,未始不是一件樂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始”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書面語或對古文的引用中。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1. 字義與核心含義:

    • 未:表示否定,相當于“沒有”、“不曾”。
    • 始:表示開始、開端。
    • 合義:“未始”直譯為“不曾開始”,引申為“未嘗”、“未曾”、“從來沒有”的意思。它強調某種情況或狀态在過去或某個參照時間點之前從未發生過或出現過。
  2. 用法與語境:

    • 否定過去的事實或經曆:用于陳述在說話時間點之前,某件事情從未發生過。常與“也”、“乎”等語氣詞連用,加強否定語氣。
      • 例:“吾未始聞此言也。”(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話。) - 來源參考:古籍用例常見,如《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而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吾未始聞此言也。”
    • 表示委婉的否定或反駁:有時用于對某種普遍看法或他人觀點進行委婉的否定,相當于“未必”、“不見得”。
      • 例:“萬物之理,未始有定。”(萬物的道理,未必是固定不變的。) - 來源參考:體現哲學思辨的古文常見此類用法。
    • 構成雙重否定“未始不”:這是“未始”在現代漢語中相對更常見的殘留形式。“未始不”表示“未嘗不”、“并不是不”,帶有強調肯定的意味。
      • 例:“這個建議未始不可行。”(這個建議未嘗不可行 / 這個建議并不是不可行。) -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書面語及詞典釋義中常見此用法。
  3. 近義詞辨析:

    • 未嘗:與“未始”在表示“從來沒有”時意義非常接近,常可互換。“未嘗”在現代漢語中使用更廣泛。
    • 未曾:意義與“未始”(表未曾)基本相同,更口語化一些。
    • 未必:在表示“不見得”時,與“未始”的委婉否定用法相近,但“未必”更常用。
  4. 現代漢語中的地位:

    • 在現代漢語口語和一般書面語中,“未始”已基本被“未嘗”、“未曾”、“未必”等詞取代。
    • 其使用主要保留在:
      • 引用古文或仿古的書面語中。
      • 特定固定表達“未始不可”(表示“未嘗不可”、“不是不可以”)中。

“未始”是一個源自文言的詞彙,核心意義是“未嘗”、“未曾”、“從來沒有”。它主要用于否定過去的事實或經曆,有時也用于委婉地否定某種看法(相當于“未必”)。在現代漢語中,除了在仿古文體和固定搭配“未始不可”中使用外,其功能已被“未嘗”、“未曾”、“未必”等詞替代。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未始”的詳細解釋,綜合權威來源整理:

一、基本含義

“未始”是由“未”(尚未)和“始”(開始)組成的副詞,核心含義為“未曾開始”或“從未有過”。在具體語境中可引申為“未嘗”“未必”等意思。


二、用法分析

  1. 表示“未曾”或“從未”
    多用于否定句前,構成雙重否定以委婉表達肯定含義。例如:

    • “你好好跟他說,他未始不聽。”(實際意為“他可能會聽”)
    • “意興蕭條中,未始不是一件樂事。”(實際意為“可能是樂事”)
  2. 文言用法
    在古籍中常強調事物的“尚未發生”或“根本不存在”。例如:

    • 《莊子·齊物論》:“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指宇宙初始時“未曾有物質存在”)
  3. 現代語境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近義詞包括“未嘗”“未曾”等。


三、典型例句


四、總結

“未始”通過雙重否定傳遞委婉語氣,常見于書面語和古典文獻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單純否定詞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對比,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木長扳價八子逋緩不同戴天從...到...翠織成呆滞都護對面鳳杼傅飾府守拊掌幹蘭敢作敢當寡助還相醬園谏谕焦熬投石蛟绡盡哀鴡鸠氏空造駃雪類禋兩腳獸聯署每下怒泷旁舍乾海蛴螬七單請昏清秩禽妝拳馬筌意人外蕤綏善堂社會主義社會世界語事與原違手黑霜露之疾探明特勒通俗危地威械物極将返污吏夏安居小阕下矚亵臣褉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