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rupt officials] 胡作非為的吏員,泛指貪髒枉法的官吏
貪官污吏
亦作“汚吏”。貪污受賄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 趙岐 注:“污吏,貪吏也。”《商君書·慎法》:“此其勢正使污吏有資,而成其姦險。”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四折:“從今後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将濫官汚吏都殺壞,與天子分憂,萬民除害。” 淩力 《星星草》第二三章:“撚子把大獄燒了,把欠租的,抗捐抗糧的,*********污吏的,全都放了。”
“污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強烈貶義的詞彙,指代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的官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污吏”指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敗壞法紀的官員,核心特征為“貪污”和“不廉明”。該詞常與“貪官”連用為成語“貪官污吏”,強調官吏的腐敗行為(如《窦娥冤》中“濫官污吏”的批判)。
二、詞源與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上》:“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趙岐注解“污吏”即“貪吏”。商鞅在《商君書》中也提到污吏利用制度漏洞謀取私利,說明古代社會對官吏腐敗現象的批判傳統。
三、行為特征
污吏的典型行為包括:
四、相關詞彙對比
五、現實意義
該詞至今仍用于批判公職人員腐敗現象,如指出污吏與貪官形成“腐敗鍊條”,需通過法治手段遏制。
污吏是指行為不正、************的官員或政府工作人員。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官場上的不良現象和不廉潔的行為。
污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水”、“吏”兩個部首。其中,“水”表示水的本義,“吏”表示官員、官吏的意思。
在漢字的筆畫上,污吏共有9畫。
污吏一詞最早出現在《資治通鑒》一書中,用來描述那些染指于污穢之事的官員。在繁體字中,污吏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污吏的古代寫法為“汙吏”,即在“污”字的水邊加上一個“土”字。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
1. 這位官員一直以來都被視為一個典型的污吏。
2. 這個部門有很多污吏,他們************,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相關的組詞有:貪污、腐敗、官場、官員。
近義詞:貪官、敗類、敗德、貪贓枉法。
反義詞:廉潔、清正、清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