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污吏的意思、污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污吏的解釋

[corrupt officials] 胡作非為的吏員,泛指貪髒枉法的官吏

貪官污吏

詳細解釋

亦作“汚吏”。貪污受賄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 趙岐 注:“污吏,貪吏也。”《商君書·慎法》:“此其勢正使污吏有資,而成其姦險。”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四折:“從今後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将濫官汚吏都殺壞,與天子分憂,萬民除害。” 淩力 《星星草》第二三章:“撚子把大獄燒了,把欠租的,抗捐抗糧的,*********污吏的,全都放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污吏"是漢語中具有明确法律與道德批判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貪污腐敗、行為不端的官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污"指不廉潔、肮髒,"吏"指舊時官員,組合後特指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損害公共利益的官員。

該詞的構詞方式屬于偏正結構,《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指出,"污"作為形容詞性語素修飾名詞性語素"吏",形成具有明确貶義指向的官職稱謂。在語用層面,《辭海》(第七版)強調其常與"貪官"連用為"貪官污吏",見于《宋史·食貨志》等曆史文獻,指代"侵漁百姓、蠹耗國孥"的腐敗官員群體。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察,《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記載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典籍,班固《漢書·刑法志》已有"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的廉潔要求,與之相對的"污吏"概念由此衍生。現代漢語中,其外延已擴展至所有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污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強烈貶義的詞彙,指代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的官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污吏”指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敗壞法紀的官員,核心特征為“貪污”和“不廉明”。該詞常與“貪官”連用為成語“貪官污吏”,強調官吏的腐敗行為(如《窦娥冤》中“濫官污吏”的批判)。

二、詞源與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上》:“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趙岐注解“污吏”即“貪吏”。商鞅在《商君書》中也提到污吏利用制度漏洞謀取私利,說明古代社會對官吏腐敗現象的批判傳統。

三、行為特征
污吏的典型行為包括:

  1. 濫用職權:如在審批、執法中為利益集團開後門;
  2. 包庇腐敗:為貪官通風報信、銷毀證據;
  3. 破壞法治:導緻社會公平受損(如《星星草》中描述的民怨)。

四、相關詞彙對比

五、現實意義
該詞至今仍用于批判公職人員腐敗現象,如指出污吏與貪官形成“腐敗鍊條”,需通過法治手段遏制。

别人正在浏覽...

安周星謗罵悖虐泊步柴羸長幹曲池綍俶祜玳瑁蟬代數雕甿堤川訂禮堕成翻複無常鳳泊鸾漂風檣陣馬怪誕不經規谟寒磬烘晴歡熾倱伅虎掌鑒貌辨色鑒取截齊警伯警巡院禁微謹宣畸尚峻擢鞠域矩陣開縫狂歡聯婚龍岫鸾旗車麻粒盲左馬球迷朦冥寞木行衲徒臬樴排筭子憔顇窮絝上旬申列石峯水火無情水塘五雲字下降瞎奶小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