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未始的意思、未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未始的解释

[have not]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详细解释

(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尹知章 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 疏:“未始,犹未曾。” 汉 刘桢 《公讌》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 器之 之意,本于 胡武平 ,而 器之 未始知之也。”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於仁义,自 尧 舜 二帝以至於三代以来,未始更也。”

(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宋 秦观 《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 明 李贽 《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 山农 亦未始不乐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 中国 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 莫斯科 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未始”的详细解释,综合权威来源整理:

一、基本含义

“未始”是由“未”(尚未)和“始”(开始)组成的副词,核心含义为“未曾开始”或“从未有过”。在具体语境中可引申为“未尝”“未必”等意思。


二、用法分析

  1. 表示“未曾”或“从未”
    多用于否定句前,构成双重否定以委婉表达肯定含义。例如:

    • “你好好跟他说,他未始不听。”(实际意为“他可能会听”)
    • “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实际意为“可能是乐事”)
  2. 文言用法
    在古籍中常强调事物的“尚未发生”或“根本不存在”。例如:

    • 《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指宇宙初始时“未曾有物质存在”)
  3. 现代语境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近义词包括“未尝”“未曾”等。


三、典型例句


四、总结

“未始”通过双重否定传递委婉语气,常见于书面语和古典文献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单纯否定词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对比,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未始的意思

《未始》是一个双音词,表示某事物尚未开始或尚未达到某种状态。它常与“已经”,“已经不再”等词语搭配使用,用来形容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未始》这个词由左边的“未”和右边的“始”组成。

部首分别是,左边的“未”属于“木”字旁,右边的“始”属于“言”字旁。

根据汉字书写规则,未始这两个字的笔画分别为:“未”字有一笔,而“始”字有十一笔。

来源

《未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既醉》中。后来,这个词成为了汉语词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用来描述已经开始或已经存在的事物之前的状态。

繁体

对应于繁体字,未始分别为“未”和“始”,没有改变字形或组合方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未始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字形和组合方式与现代相同。

例句

1. 他的学业未始就顺利,需要更多的努力。

2. 虽然已经经过了许多努力,但我们的目标尚未始。

3. 我们还未始见面,就已经成了朋友。

组词

未始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新的词语,如:“未始前进”、“未始完成”、“未始发展”。

近义词

与未始意思相近的词汇有“尚未开始”、“还未实现”、“仍未达到”等。

反义词

与未始意思相反的词汇有“已经开始”、“已经实现”、“已经达到”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