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谕的意思、谏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谕的解釋

亦作“ 諫喻 ”。勸谏諷喻;勸谏曉喻。 漢 徐幹 《中論·法象》:“雖妻妾不可得而黷也,雖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德行行於閨門,不諫諭而風聲化乎鄉黨。”《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羲 或時以諫喻不納,涕泣而起。”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六:“ 嶺 南僻遠之地,有驛名 翠嵐 ,往來宿者,多飼馬於堂上,驛吏諫諭不聽,乃題小詩於壁以譏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谏谕是由"谏"與"谕"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特指以勸谏形式進行的委婉規勸。《漢語大詞典》将其訓釋為"勸谏諷喻",強調通過含蓄方式達到規勸目的的行為特征。

從構詞法分析,"谏"字從言從柬,《說文解字》釋作"證也",本義為直言規勸尊者改過;"谕"字從言從俞,《玉篇》解為"曉也",指通過言語使人明白。二字組合後形成偏正結構,詞義重心在"谏","谕"則限定勸谏的方式特征。

該詞的典型使用語境具有三個特征:一是施事主體多為臣屬或僚佐,《後漢書·隗嚣傳》載"嚣雖遣子入質,猶負其險厄,欲專方面,于是遊士長者,稍稍去之"中"遊士"的勸谏即為谏谕實例;二是受事對象多為上位者,常見于奏疏體文獻;三是内容多涉及政事得失,如《宋史·職官志》載谏官"掌規谏諷谕"的職責範圍。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谏谕逐漸衍生出兩層内涵:其核心義指通過委婉言辭實施的正式規勸行為,邊緣義則延伸至包含勸誡功能的文書形式。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中"伏望皇上覽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廣開獻納之門,親近輔弼之臣"即為文書化谏谕的典型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

“谏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基本含義

指對君主或上級以忠言勸告,告誡其改正錯誤。由“谏”(直言規勸)和“谕”(告誡、曉示)兩字組成,強調通過直言不諱的方式對權力者提出批評或建議。

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結構

    • “谏”指忠言勸告,常見于古代臣子對君主的進谏;“谕”意為告誡或命令,多用于上級對下級的指示。二者結合,體現“自下而上勸谏”與“自上而下傳達”的雙向互動。
    • 部分文獻中亦寫作“谏喻”,含勸谏諷喻之意。
  2. 使用場景

    • 傳統用于政治領域,如臣子規勸君主(如《三國志》中記載的曹爽故事)。
    • 現代可擴展至組織、企業等場景,指下屬對上級的合理建議或警示。
  3. 延伸特點

    • 強調勸谏的“直接性”與“嚴肅性”,需基于事實與道德準則。
    • 與普通建議不同,隱含對錯誤行為的明确指正和風險提示。

示例用法

補充說明

“谕”在古漢語中亦通“喻”,含“使明白”之意,因此“谏谕”不僅包含勸告行為,也隱含通過溝通使對方理解并改正的意圖。

别人正在浏覽...

班婕苞杞不拘慘緑年華重床疊屋儲光羲儲命莼羹鲈脍畜義撣殘當生典範飛凫舃革風易俗隔鄰赓衍鈎辀海榴寒心銷志徽幫回極奬說饑不欲食鲸寇酒力絶調控绁誇淫逵途浪痕遼族理欲率勒戕忍清樣七品茶求竈頭不如求竈尾阮貂換酒若淑篩籮商聲仕籍倏然素垩索強似跳丸梯田通攝頹廢派蛻形脫榮外色文理俱惬現報小褂消糜蝦蠏眼奊苟歇息新福利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