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諫喻 ”。勸谏諷喻;勸谏曉喻。 漢 徐幹 《中論·法象》:“雖妻妾不可得而黷也,雖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德行行於閨門,不諫諭而風聲化乎鄉黨。”《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羲 或時以諫喻不納,涕泣而起。”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六:“ 嶺 南僻遠之地,有驛名 翠嵐 ,往來宿者,多飼馬於堂上,驛吏諫諭不聽,乃題小詩於壁以譏之。”
“谏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指對君主或上級以忠言勸告,告誡其改正錯誤。由“谏”(直言規勸)和“谕”(告誡、曉示)兩字組成,強調通過直言不諱的方式對權力者提出批評或建議。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延伸特點
“谕”在古漢語中亦通“喻”,含“使明白”之意,因此“谏谕”不僅包含勸告行為,也隱含通過溝通使對方理解并改正的意圖。
谏谕(jiàn yù)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谏指勉勸、規勸,谕指告訴、命令。所以谏谕的意思就是向人提出勸告或命令。
谏谕的第一個字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讠部(讠),右邊是人部(人)。它一共有6畫。
谏谕的第二個字谕,它也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讠部(讠),右邊是言部(言)。它一共有11畫。
谏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史書中。在古代,君主通常會向臣下發出命令,同時也允許臣下以適當的方式向自己提出勸告。這種行為被稱為谏谕。
谏谕的繁體字為諫諭。
古代的漢字有多種寫法,因此谏谕的古代寫法也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古代寫法為「諌輿」,意思是以車輛作為勸告的比喻。
1. 他經常向我谏谕,幫助我改正錯誤。
2. 國王以嚴正的口吻谏谕他的臣子們不要再犯錯。
1. 谏言:勉勸、規勸的話語。
2. 谕旨:告訴、命令的旨意。
3. 勸谏:勸告、規勸。
1. 勸告:規勸、告訴。
2. 建議:提議、勸告。
遵從:遵守、聽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