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味同嚼蠟的意思、味同嚼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味同嚼蠟的解釋

[it is like chewing wax—insipid;as dry as sawdust] 形容沒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語乏味,毫無生氣和感染力

詳細解釋

亦作“ 味如嚼蠟 ”。比喻無味。《楞嚴經》卷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儒林外史》第一回:“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捨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 馬南邨 《燕山夜話·賈島的創作态度》:“如果寫一首詩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蠟,叫人讀了興趣索然,那就不如無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味同嚼蠟”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來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也可引申形容食物索然無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詞源與出處

3.用法與語境

4.同義詞與反義詞

5.文化内涵

該成語通過味覺的“無味”映射精神層面的貧瘠,常用于批評缺乏思想性或藝術性的表達。

無論是品評文字還是食物,“味同嚼蠟”均強調一種令人失望的單調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味同嚼蠟: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味同嚼蠟》是一個常用的形容詞短語,形容口感或味道非常差,糟糕到了無法咀嚼的程度。這個詞由“味”、“同”、“嚼”和“蠟”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味》由“口”部首和9畫組成,表示與口相關的意思;《同》由“口”部首和5畫構成,意為相同;《嚼》由“口”部首和16畫構成,表示咀嚼;《蠟》由“蟲”部首、12畫,表示一種材料。

來源及繁體

《味同嚼蠟》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通常認為它源自明代李時中的《本草綱目》中的一句話:“古人"雲棗膠之味同嚼蠟"。”這句話原本是指棗膠的味道與咀嚼蠟狀物相似,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味道或口感極差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味同嚼蠟可以寫作「味同嚼蠟」,部分字形有所調整,但整體意思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味同嚼蠟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如将《味》寫作「味」,将《蠟》寫作「蠟」。

例句

1. 這道菜真是味同嚼蠟,無法入口。

2. 這支筆墨質量很差,寫出來的字簡直是味同嚼蠟。

3. 這個演員的表演真讓人失望,簡直味同嚼蠟。

組詞

與《味同嚼蠟》相關的組詞有:

1. 味道

2. 嚼勁

3. 嘴感

4. 蠟狀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難以下咽難以下嚼難以下嚥

反義詞:美味可口口感極佳香甜可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