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鋸木斷的意思、繩鋸木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鋸木斷的解釋

[perseverance will prevail] 用繩子不斷地拉,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隻要堅持不懈,微小的力量也能成事

詳細解釋

《漢書·枚乘傳》:“ 泰山 之霤穿石……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後遂用“繩鋸木斷”比喻力量雖小,日久為之,也能做成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 張乖崖 為 崇陽 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傍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 乖崖 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 乖崖 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杖劍,下階斬其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繩鋸木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強調堅持不懈的重要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面與比喻義 字面指用繩子當鋸子,長期摩擦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隻要持之以恒,終能達成目标。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該典故與宋代縣令張乖崖整治盜竊風氣有關:他發現庫吏偷錢後,用“一日一錢”的累積效應闡明小錯不改終釀大禍的道理,引申出堅持的力量。

三、語言特征

四、現實意義 該成語常用于教育、勵志場景,強調微小努力的累積效應。例如:學習新技能時,每天練習半小時,長期堅持必見成效。

注:需注意與的“無法挽回”釋義不同,權威來源均指向積極含義,故該解釋可能為誤讀,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鋸木斷》的意思

《繩鋸木斷》是個成語,意思是比喻方法高明,輕松解決困難或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繩鋸木斷》的拆分部首是繩、鋸、木,其中,“繩”部給字形分類的部首為纟,讀音為shéng;“鋸”部的部首為金,讀音為jū;“木”部的部首為木,讀音為mù。

《繩鋸木斷》的總筆畫數是12畫,其中,“繩”字的筆畫數是6畫,“鋸”字的筆畫數是9畫,“木”字的筆畫數是4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繩鋸木斷》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明代劉基的《施操》:“不學無術則盡如寡狗。投之于深淵,則繩之以紋線。賢之施術,則鋸之以綱絲。智者施之,則斷之以綱絲。”後來成為了現在的成語。

《繩鋸木斷》的繁體寫法為「繩鋸木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還沒有規定的漢字拆分和部首分類法。因此,《繩鋸木斷》這個成語在古時候不會被劃分成具體的部首,形狀寫法也可能略有不同。

例句

他在面對問題時總是能夠迅速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真是繩鋸木斷。

組詞

繩索、鋸子、斷木、斷繩、木料

近義詞

應付自如、遊刃有餘、輕車熟路

反義詞

束手無策、無能為力、舉步維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