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意思、大器晚成的詳細解釋
大器晚成的解釋
[great minds mature slowly;A great talent takes time to mature] 指大材需要很長時間加工才能做成。喻指有大才的人要經長期磨煉,成就往往較晚,或作對長期不得意人的安慰話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老子》
詳細解釋
謂貴重器物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漢 王充 《論衡·狀留》:“大器晚成,寳貨難售。大崇一朝輒成賈者,菜果之物也。”《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琰 從弟 林 ,少無名望,雖姻族猶多輕之,而 琰 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爾。”《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來定是大器晚成的。”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最後,那馳名的‘白杏’用綿紙遮護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結束了杏的季節。”
詞語分解
- 大器的解釋 ∶珍貴的器物 ∶指能擔負重任的人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管子;小筐》大器晚成将來必成大器詳細解釋.寶器。《左傳·文公十二年》:“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 魯國 ,鎮撫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
- 晚成的解釋 謂年歲較大才有成就。《老子》:“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宋 葉適 《丁少詹墓志銘》:“士當晚成之後,必垂功名。” 清 納蘭性德 《書<昌谷集>後》:“ 少陵 詩首見於冬日 雒城 謁 老子 廟時,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器晚成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大器晚成”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義來源與出處
-
文獻出處
該成語最早出自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或四十二章,不同版本有差異),原文為:“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此處“大器”原指大型器物,需經長時間雕琢才能成形,後引申為“能擔當重任的人才”。
-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貴重的器物需要長期加工才能制成(如、10所述)。
- 引申義:比喻能成就大事的人需經過長期磨煉,因此成功較晚;也可用于安慰長期不得志者(、4、6均提及)。
二、現代釋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
- 形容對象:具有深厚潛力但成名較晚的人才或事物,強調積累和沉澱的重要性。
- “晚成”解讀:并非單純指年齡,而是強調成功需要經曆充分的準備和考驗。
-
應用場景
- 鼓勵與安慰:常用于對長期未顯達者的勉勵,如“莫欺少年窮,大器晚成者終将顯露鋒芒”。
- 文學與口語:在書面和日常對話中均可使用,表達對他人潛力的認可或對自身發展的耐心。
三、成語結構與語法
- 語法功能:主謂式結構,可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6)。
例句:“他雖年少時默默無聞,但大器晚成,終成一代名家。”
- 近義表達:後生可畏(側重年輕人潛力)、厚積薄發(強調積累後的爆發)。
四、文化啟示
這一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積澱、輕浮躁”的價值觀,與現代“長期主義”理念不謀而合。它提醒人們:成功不必急于一時,真正的才能往往需要時間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器晚成(dà qì wǎn chéng)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一個人的才能或成就在年齡較大的時候才展現出來。大器指的是潛力或天賦,晚成則指的是較晚開始或較晚達到成功。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大部首:大筆畫:3),器(器部首:口筆畫:3),晚(日部首:日筆畫:4),成(一部首:丿筆畫:4)。
來源:大器晚成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書中形容項羽在失去七國龐大勢力的背景下,晚年才展示出統一天下的才能。此後,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大器晚成(繁體字保持與簡體字相同,不做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就“大器晚成”而言,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他一直默默耕耘,如今終于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可見他真是大器晚成。
組詞:大器、晚成
近義詞:遲暮有為、功效不凡
反義詞:早成、早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