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教的意思、清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教的解釋

(1).使教化清明。《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夫欲清教審選,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

(2).高明的教誨。對人的意見的尊稱。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拂珊圖》:“題奉 秋畦老先生 清教。”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一:“然而我們同領事同行,同住在一車上,談及 中 俄 外交,所聆諸位領事的清教,又是‘純粹的 中國 式答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教(Qīngjiào)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礎釋義

  1. 字面本義

    “清”指清儉、嚴苛,“教”指教義或宗教規範。合稱指主張生活簡樸、道德嚴謹的宗教教派,強調通過克制欲望、勤勉修行實現信仰的純粹性。

  2. 曆史專指

    特指16-17世紀英國基督教改革運動中興起的加爾文派分支。該派反對英國國教會的奢靡儀式,主張回歸《聖經》原典,簡化宗教禮儀,提倡個人直接與上帝溝通(來源:《世界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背景與核心主張

  1. 宗教改革延伸

    清教源于歐洲宗教改革,受加爾文“預定論”影響,認為人的救贖與否由上帝預先決定,信徒需以道德自律和現世成就印證自身“選民”身份(來源:《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實踐特征

    • 反對儀式主義:抵制聖像、繁複禱文,主張樸素禮拜。
    • 強化道德約束:嚴禁賭博、酗酒,強調勤奮、節儉(如“清教徒工作倫理”)。
    • 政教關系:部分清教徒主張脫離國教會,建立獨立宗教團體(如分離派)。

三、文化與社會影響

  1. 北美殖民推動力

    17世紀受迫害的清教徒(如“五月花號”移民)将信仰帶入北美,深刻影響美國早期社會制度與價值觀(來源:《美國通史》,人民出版社)。

  2. 現代性延伸

    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清教的禁欲主義與職業觀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來源:韋伯著作中譯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四、漢語語境中的引申義

在非宗教語境中,“清教”可喻指對道德或行為過度嚴苛的态度,含一定批判性。例如:“他的管理方式近乎清教,不容絲毫懈怠。”(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清教”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漢語傳統釋義(非宗教含義)

  1. 使教化清明
    指通過治理或改革使社會教化回歸清明狀态,常用于政治或社會治理語境。例如《三國志》中“清教審選”即強調選拔制度的公正性。

  2. 高明的教誨
    用于對他人的教導或意見表示尊稱,常見于古代書信或對話。如清代文獻中“題奉老先生清教”即表達對長者的敬意。

  3. 尊稱他人觀點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對他人建議的禮貌稱呼,如“聆聽清教”。


二、宗教曆史術語

清教(Puritanism)是16世紀英國宗教改革中興起的新教派别,核心特點包括:

  1. 起源與主張

    • 名稱源于拉丁語“Purus”(清潔),主張清除英國國教中的天主教殘餘儀式,如簡化禮拜流程、反對主教制。
    • 信奉加爾文主義,強調《聖經》為唯一權威,否定教會傳統解釋權。
  2. 曆史發展

    • 先驅者出現于瑪麗一世時期(1553-1558),後因受迫害流亡歐洲大陸。
    •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1558-1603)逐漸壯大,分化為長老派(主張國家管理教會)和獨立派(主張地方教會自治)。
  3. 影響

    • 推動英國資産階級革命,部分清教徒移民北美,成為美國早期文化的重要根基。

三、語境辨析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

别人正在浏覽...

谙解飽脹跰趾畚跼惼懆鼈封撥給不能彀殘刖翅席愁腸殢酒串仗輴車辭伏從要存在主義麤重打抽豐倒下大造遁肥府尹腑髒綱紀廢弛官食寡人皇上怙勢疆幹焦唇幹舌九天圈舍老大爺撩鬥遼隔廪人龍斿馬班毛兵内書房啤酒廠剖觚千裡共婵娟千生萬死騷馬善歲蛇灰蚓線聲學師表十子獸心人面铄景泣金熟狀厮打驷黃送亡涑水翁壇社田産蚊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