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養的意思、靜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養的解釋

[rest quietly to recuperate] 安心休養

詳細解釋

(1).靜心修養。 唐 白居易 《續座右銘》:“修外以及内,靜養和與真。養内不遺外,動率義與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

(2).安靜地休養。 明 張居正 《給假治疾疏》:“﹝臣﹞須靜養半月二十日,﹝病﹞乃得除根。”《紅樓夢》第五二回:“你隻靜養幾天,自然就好了。”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頗欲易地,靜養若幹時,然竟想不出一個適宜之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靜養是指通過減少體力與腦力活動,保持身心平靜,以促進身體修複和恢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要素

  1. 基本含義
    靜養強調在身體或心理不適時停止工作或活動,通過休息和調養恢複健康。其核心包含兩方面:
    • 身體層面:避免劇烈運動或過度勞累,通過卧床休息、調整作息等方式加速新陳代謝和修複(如術後恢複、肌肉勞損調理)。
    • 心理層面:減少情緒波動和精神壓力,通過冥想、呼吸調節等方法保持情緒穩定。

二、適用場景

  1. 疾病恢複期
    如心肌炎穩定期、高血壓患者、術後體能恢複等,需通過靜養降低身體消耗。
  2. 慢性疲勞或壓力緩解
    現代快節奏生活中,靜養可幫助緩解身心疲勞,增強免疫力。

三、注意事項

四、曆史與文化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古籍,如唐代白居易的《續座右銘》提到“靜養和與真”,明代王守仁則強調靜養需與克己工夫結合。清代《紅樓夢》中也有“好生靜養”的表述。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古籍原文,可參考、7、8的詳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靜養

靜養一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青部首和心部首。

靜養的青部首是青字底部的三點,表示草木的芽發出,象征事物生長的初期。心部首是心字的心形,表示心靈的安甯。

靜養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源自于《論語·先進》一章:“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而樂其心襄其靜,行其言。”這句話中的“樂其心襄其靜”可以理解為心境舒暢,身心靜谧。

在繁體字中,靜養寫作靜養,保留了原始意義和拆分部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靜養是以更多的筆畫形式呈現的。靜字的古代寫法為“靚”,共計17畫。養字的古代寫法為“養”,共計18畫。這說明了古代人們對于靜養的重視程度。

靜養的例句:“在生活的喧嚣中,定期靜養,會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松與平靜。”

與靜養相關的組詞有:靜心、靜坐、養生等。

靜養的近義詞有:安祥、甯靜、靜谧。

靜養的反義詞有:繁忙、嘈雜、喧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