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渡的意思、南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渡的解釋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裡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于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嶽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 《題閩縣陳贻衍西湖記遊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渡”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曆史背景和文學語境可具體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渡水向南”的地理遷移行為。例如《楚辭·九章·哀郢》中“淼南渡之焉如”即描述渡江南行的場景。

  2. 引申含義
    特指因戰亂或政權更疊導緻的大規模南遷,尤其用于描述晉朝(西晉滅亡後東晉南遷)和宋朝(北宋滅亡後南宋建都臨安)的曆史事件。例如李白《金陵》詩“晉家南渡日”即指西晉滅亡後司馬睿遷都建康(今南京)。


二、曆史背景與典型事件

  1. 晉室南渡(317年)
    西晉滅亡後,司馬睿率中原士族渡長江至建康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這一事件标志着政治經濟中心首次大規模南移。

  2. 宋室南渡(1127年)
    北宋靖康之難後,宋高宗趙構南渡長江定都臨安(今杭州),開啟南宋政權,成為第二次“衣冠南渡”。

  3. 其他南遷
    唐朝安史之亂後亦有部分士族南遷,但規模較小,通常不單獨列為“南渡”事件。


三、文學與文化影響

  1. 詩詞中的意象
    南渡常被用來表達家國淪喪、漂泊離亂的情感。如李清照南渡後的詞作充滿流離之痛,朱敦儒的詞風也因南渡經曆從閑適轉為沉郁。

  2. 曆史評價
    元代趙孟頫《嶽鄂王墓》中“南渡君臣輕社稷”一句,批評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忽視收複中原的消極态度。


四、與“衣冠南渡”的區别

“南渡”泛指向南遷移,而“衣冠南渡”特指中原士族階層攜帶文化、制度的大規模南遷,強調文明傳承的連續性。中國曆史上有三次公認的“衣冠南渡”,分别對應西晉、唐中晚期、北宋末年的南遷事件。


南渡既是地理遷移行為,也是曆史變遷的象征,承載着政權更疊、文化轉移和個體命運的多重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或文學作品,可參考《晉書》《宋史》及李清照、朱敦儒的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渡》的詞義

《南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江水向南流動或者人南渡江河。

《南渡》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南渡》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冂”和“水”,它們分别代表“宀”和“氵”,總共有11個筆畫。

《南渡》的來源

《南渡》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曆史中的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在位期間,曾采取“南渡”的策略來拓展勢力,即将都城遷至江南地區。

《南渡》的繁體字

《南渡》的繁體字為「南渡」。

《南渡》的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南渡」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具體會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書法家而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基本結構和現代寫法相似。

《南渡》的例句

1. 在古代曆史中,南渡江河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

2. 他出生在離大江較近的地方,常常聽到南渡江水的聲音。

《南渡》的組詞

1. 南渡一江:指江水向南流動。

2. 江南渡者:指南渡江河的人。

《南渡》的近義詞

1. 南流:指江水向南流動。

2. 南渡江河:指人或者物體向南渡過江河。

《南渡》的反義詞

1. 北歸:指江水向北流動。

2. 北渡:指人或者物體向北渡過江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