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順遂心志。 唐 寒山 《詩》之二七四:“我更何所親,暢志自宜老。”
(2).指使心志舒暢。《史記·樂書》 唐 司馬貞 索隱述贊:“樂之所興,在乎防欲。陶心暢志,舞手蹈足。”
暢志是漢語複合詞,屬動詞性短語,本義指抒發心志,使志向得以舒展。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暢”意為通達、舒展(《說文解字》:“暢,達也”);“志”指心意、志向(《說文》:“志,意也”)。
指内心志向不受阻礙,自由表達或實現,強調精神層面的通暢與滿足。
《莊子·外物》:
“心有天遊,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勝。” 郭象注:“故釋夫恬暢志,而各恢乎其自得。”
此處“恬暢志”指心境安適,志向舒展,體現超脫物累的精神狀态。
《楚辭·九歎·憂苦》(漢代王逸注):
“歎曰:登山長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頹兮。” 王逸注:“言己登高山見草木暢志,而己獨零涕。”
注文以草木茂盛喻自然生機,反襯人之哀愁,“暢志”在此引申為萬物順遂本性而生長。
“暢志:抒發心志。亦指順遂心願。” 收錄《莊子》及王逸注例證,強調其雙重内涵。
釋為“順適心意,舒展抱負”,側重主觀意願的實現。
需注意與“怅志”(惆怅失意)區分。部分網絡文本誤作“暢志”,實為“暢志”的形近訛寫,原詞無此用法。
參考來源:
“暢志”是一個由“暢”和“志”組合而成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古典和現代兩個角度理解:
古典解釋
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暢志”多被解讀為心情舒暢且志向遠大,形容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态,常用于激勵或贊美他人。
“暢志”兼具古典的哲理性與現代的激勵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
閉肆簿對裁糾慘覈策蹇搊琵琶賜名叢怨大閱琱欄跕躧隄捍都護方員反逆诟侮號令合溜戶側魂飛膽戰建策狡愎機窖驚迸軍資舉首樂卿力挽狂瀾論執慢棄門塾棉連冥阨墨缞年份佞谀千歲爺愆暘切給侵薄畦畎七碗起蟄取和兒忍順人王人怨神怒神骥束馬懸車四筵四至歲時調弦頹瀾兀傲無絶五靈神獻陵笑吟吟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