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簿對的意思、簿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簿對的解釋

猶對簿。受審問。《新唐書·侯君集傳》:“及還京師,有司劾之,詔 君集 詣獄簿對。”《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四年》:“有上變告 龔伯璲 勸 托克托 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問,詞連中書左丞 烏古孫良楨 ,簿對無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簿對”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核對文書、賬冊或記錄。它強調對書面材料的查驗、複核過程。具體解釋如下:

  1. 分釋字義:

    • 簿 (bù): 本義指書寫用的冊子、文書、登記冊。引申為記錄事務(如財務、戶籍、案件等)的書面文件。
    • 對 (duì): 本義有應答、朝向之意。在此語境下,取其核對、查驗、對照的含義。指将事物與标準或另一事物進行比較以确認其正确性或一緻性。
  2. 合解詞義:

    • “簿對”即指“核對簿籍/文書”。 它描述的是一個具體的動作或過程:對文書、賬冊、記錄等進行仔細的檢查、比對、複核,以确認其内容是否準确、完整、無誤,或是否符合規定、事實。
    • 這個詞彙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涉及行政管理、司法刑獄、財務審計等需要嚴謹書面記錄的領域。例如,在審理案件時需要“簿對”口供與證詞;在管理倉庫時需要“簿對”出入庫記錄與實物;在征收賦稅時需要“簿對”名冊與繳納情況等。
  3. 用途與場景:

    • 主要用于強調對書面憑證、官方記錄的審核過程。
    • 隱含了嚴謹、細緻、依據文書進行工作的态度。
    • 常見于曆史、法律、財經、檔案管理等領域的描述中。

引用參考來源:

“簿對”意指對文書、簿冊、記錄等進行核對、查驗和複核的過程,體現了依據書面材料進行嚴謹确認的工作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簿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對簿”或“受審問”,多指在公堂上接受質詢或審理。以下是具體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簿對”即“對簿”,指根據文書記錄(如案卷、公文)進行對質或接受審問。例如《新唐書》記載:“诏君集詣獄簿對”,意為侯君集被下令到獄中接受審訊。

  2. “簿”的引申義
    “簿”在古漢語中可指公文、案卷(如“對簿公堂”中的用法),也可指儀仗或名冊。在“簿對”中,“簿”特指與案件相關的文書記錄,強調以書面材料為依據的審問過程。

  3.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中,如《續資治通鑒》提到“簿對無驗”,指審訊後未找到證據,體現其司法場景的專用性。

“簿對”是古代司法術語,強調通過文書記錄進行審問或對質,常見于史書對官員案件的記載。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對簿公堂”等成語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羞闆庋半霎朝纓尺繩春裝廚人邨塢撮算大安電改鼎足而立繁委骨捱捱浩邈好勝荷裳紅頭軍慌促惶迫蝴蝶結揮汗成雨婚戀假紒解罔進複金冠謹質記曲娘子芵茪劇役舉音科例科室空解隆寵镂金錯彩眉寸悶懑鬧腮胡偏科飄遙祇悔奇迹青歲窮閻權任散財沙塞子手膀子霜涉絲竹管弦鴕鳥政策外層萬事通文驗無限制銜辛遐宇西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