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對的意思、簿對的詳細解釋
簿對的解釋
猶對簿。受審問。《新唐書·侯君集傳》:“及還京師,有司劾之,詔 君集 詣獄簿對。”《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四年》:“有上變告 龔伯璲 勸 托克托 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問,詞連中書左丞 烏古孫良楨 ,簿對無驗。”
詞語分解
- 簿的解釋 簿 ù 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 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 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後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網絡擴展解釋
“簿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對簿”或“受審問”,多指在公堂上接受質詢或審理。以下是具體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簿對”即“對簿”,指根據文書記錄(如案卷、公文)進行對質或接受審問。例如《新唐書》記載:“诏君集詣獄簿對”,意為侯君集被下令到獄中接受審訊。
-
“簿”的引申義
“簿”在古漢語中可指公文、案卷(如“對簿公堂”中的用法),也可指儀仗或名冊。在“簿對”中,“簿”特指與案件相關的文書記錄,強調以書面材料為依據的審問過程。
-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中,如《續資治通鑒》提到“簿對無驗”,指審訊後未找到證據,體現其司法場景的專用性。
“簿對”是古代司法術語,強調通過文書記錄進行審問或對質,常見于史書對官員案件的記載。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對簿公堂”等成語理解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簿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精确的意義和特定的用法。現在,讓我為你解釋一下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簿對》這個詞的意思是“登記對賬”或“記錄核對”。它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式進行賬目核對、登記或管理的行為。
将《簿對》這個詞進行拆分,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部首是“⺮”和“對”,其中,“⺮”是指“竹”,“對”則表示“一對、成雙”。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人們使用竹簡進行書寫和記錄,而“⺮”這個部首代表了竹簡。因此,《簿對》可以理解為“用竹簡進行對賬”或“記錄核對”。
在繁體字中, 《簿對》通常保留了其原始的形态,并沒有經曆太多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有時候,同一個字在不同的時期會有着不同的寫法。然而,《簿對》這個詞的字形在古代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保持了現代的形态。
以下是一個關于《簿對》的例句:“我需要進行每月賬目的簿對工作,以确保財務的準确性。”
與《簿對》相關的詞語有很多,如《簿冊》(記錄賬目的冊子)、《對賬》(核對賬目)、《賬單》(記錄財務收支的單據)等等。
與《簿對》近義的詞語包括《核對》、《對照》、《核查》等,它們都有着相似的意思和用法。
與《簿對》相反的詞語有《不對》、《錯誤》等,它們表示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為你提供簿對一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