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糾的意思、裁糾的詳細解釋
裁糾的解釋
制裁糾正。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奉朝請王希聃違假》:“違弛之諐,允膺裁糾。”《新唐書·李玄道傳》:“出為 幽州 長史,佐都督 王君廓 ,專持府事。 君廓 不法,每以義裁糾之。”
詞語分解
- 裁的解釋 裁 á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紙:裁剪。裁縫。裁衣。對裁。 減除,去掉一部分:裁減。裁軍。裁員。 決定,判斷:裁判。裁奪(考慮決定)。裁決。裁度(?)。裁斷。 安排取舍:體裁。别裁。獨出心裁。 節制,抑
- 糾的解釋 糾 (糾) ū 纏繞:糾纏。糾紛。 矯正:糾偏。糾正。 集合(含貶義):糾合。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裁糾”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ái jiū(注音:ㄘㄞˊ ㄐㄧㄡ),其核心含義是制裁糾正,指對違法或不當行為進行約束和矯正。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裁:裁決、制裁,體現權威性的判斷或處理。
- 糾:糾正、矯正,強調對錯誤行為的調整。
- 整體含義:通過權威手段對錯誤或違法行為進行制裁并糾正。
2.古代文獻用例
- 南朝梁·沉約《奏彈奉朝請王希聃違假》:“違弛之諐,允膺裁糾。”
——意為王希聃違反規定,應當受到制裁和糾正。
- 《新唐書·李玄道傳》:“君廓不法,每以義裁糾之。”
——描述李玄道對王君廓的不法行為進行正義的制裁。
3.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曆史記載中,體現官方或上級對下屬行為的監督與規範,常見于彈劾、監察等語境。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糾察、彈劾、繩愆糾謬(出自《尚書》,指糾正過失)。
- 關聯詞:制裁、整饬、矯正。
“裁糾”是古代漢語中具有司法或行政約束力的詞彙,強調通過權威手段對錯誤行為進行幹預。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新唐書》《南朝奏章》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裁糾》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對錯誤、過失或不當行為進行糾正和處罰。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衣”和“纟”,其中“衣”表示與衣服有關,而“纟”表示與織物、絲線有關。根據筆畫計算,它的總筆畫數為10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當時是用“裁”和“糾”兩個獨立的字來表示。
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裁糾”。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字形上。在古代,字形更加繁複,但基本上保持了“裁”和“糾”的結構和形狀。
以下是幾個關于《裁糾》的例句:
1. 我們應該對錯誤和不當行為進行裁糾。
2. 組織對違規者進行了嚴厲的裁糾。
3. 裁糾制度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些與《裁糾》相關的詞彙包括:懲處、懲戒、糾正、處分、處罰等。這些詞彙都可以用來描述對錯誤行為的處理或糾正。
《裁糾》的反義詞包括:寬容、原諒、放過等。這些詞彙則表示對錯誤行為的寬容或不予處罰。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