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執的意思、論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執的解釋

發表和堅持自己的意見。《新唐書·崔植傳》:“﹝ 崔植 ﹞與 鄭覃 同時為補闕,皆賢宰相後,每朝廷有得失,兩人者更疏論執,譽望蔚然。”《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三年》:“﹝上﹞謂羣臣曰:‘中書、門下,機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應論執。比來唯睹順從,不聞違異。’”《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今天下民困,正為兵多而益兵不已, 執中 身為首相,義當論執,而因循苟簡,曾不建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論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論執”指堅持己見、固執己見,表現為對自身觀點或意見的堅決維護,不願接受他人的建議或意見。這種态度可能導緻與他人的矛盾或争議。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結構

    • 論:指讨論、陳述觀點;執:意為堅持、執着。組合後強調在讨論中固執己見。
    • 古代文獻用例:
      • 《新唐書·崔植傳》提到官員因堅持己見而聞名(“兩人者更疏論執,譽望蔚然”)。
      • 《資治通鑒》中唐太宗要求官員對不合理的诏令“論執”(即提出異議)。
  2.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描述官員或學者在朝堂、學術場合堅持己見的行為。
    • 現代:可用于形容個人在讨論、決策中不願妥協的态度,如“他凡事論執,導緻團隊合作困難”。

三、近義詞與注意事項

  1. 近義詞:固執己見、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2. 注意事項:
    • 適度堅持己見是自信的表現,但過度“論執”可能阻礙溝通與協作。
    •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該詞是褒義(如堅持原則)還是貶義(如頑固不化)。

四、總結

“論執”既包含對自我觀點的堅守,也可能隱含不妥協的負面色彩。理解時應結合語境,如古代文獻中可能體現官員的責任感,而現代用法更傾向批評缺乏變通的行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執是一個漢字,表示持有、握緊、堅持等意思。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和寸,共有6個筆畫。

來源

《論執》一詞源于《中庸》一書中的一段話:“執好不避其傷,執惡不避其咎”。這段話表達了執持正義、堅守原則的意義。後來,人們将“執”一詞引申為堅持、維持、持守等概念。

繁體

“執”的繁體字為「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寫作「扌耳」。

例句

1. 他始終執着于自己的夢想,不計較付出的辛勞和痛苦。

2.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執着于追求真理和正義。

組詞

1. 執迷:執迷表示固執、頑固守舊的意思。

2. 執着:執着表示堅持、不放棄的意思。

3. 執法:執法表示執行法律、制裁違法行為的意思。

4. 執行:執行表示執行、履行的意思。

近義詞

死執、态度決然、不松口。

反義詞

寬容、放棄、靈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