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ud]∶倔強不隨俗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陶潛《飲酒》
(2) [haughty]∶高傲
亦作“ 兀奡 ”。1.孤傲不羁。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三:“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三:“兀傲甕間卧,憔悴澤畔行。” 清 恽敬 《前濟南府知府候補郎中徐君遺事述》:“君性縱達,一切細行多不檢,遇大富貴人兀奡臨之,如無物者。”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學生得此,則以增驕,自命 中國 楨榦,未治一事,而兀傲過於開國元老。”
(2).高亢。 清 錢謙益 《題<懷麓堂詩抄>》:“ 弘正 間,北地 李獻吉 ,臨摹 老杜 為槎牙兀傲之詞,以訾謷前人。” 清 秦瀛 《答王惕甫書》:“足下寄到古文辭一冊,僕反復誦之,其雄直兀奡之概,肖其人而出。”
“兀傲”的漢語詞典釋義
“兀傲”為形容詞,漢語中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質或文學作品的風格特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釋義,該詞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孤高桀骜,不隨流俗
指人性格孤僻高傲,不輕易屈從他人或世俗觀念。例如:“他生性兀傲,不屑與趨炎附勢者為伍。”《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引陶淵明《飲酒》詩“兀傲差若穎”佐證此義,形容超脫世俗的孤高心性。
文風奇特,不拘常格
用于文學評論時,形容文章或言辭風格剛健奇崛、不同凡響。例如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将“排奡”與“兀傲”關聯,強調其筆力遒勁、突破常規的特點。
參考來源
“兀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ù ào,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性格孤傲、不隨波逐流,常用于形容人堅持自我、不願迎合世俗的态度。例如:
形容人自視甚高、态度傲慢,帶有貶義色彩。例如: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偏向“倔強”還是“高傲”。
弁田車笠垂聽磁療戴鳻丹府倒盭墊箱錢蠹居棋處獨鹿房靈費勁鉻鎳鋼規陷花裡胡紹黃坂桓缪環聽穢匿彗尾疆略江星肌肪進黜儆戢擠匝倦鳥慷惋靈凫樓蘭眉來眼去民黎民氓墨山目若懸珠納币弄璋陪價漰渤貧阨剖割曲謹三鹿郡公善防上推下卸石華室内江流侍膳獅子補司怪死聲活氣鎖藏談言投讒脫秤頑素武溪笛相君險急